谢蓉《放下"我不好"的感受,打开母女之间的情感链接》

谢蓉《放下"我不好"的感受,打开母女之间的情感链接》

2022-01-20    14'58''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777 15

介绍:
放下“我不好”的感受,打通母女之间的情感链接 文章发布时间:2022-01-19 文章作者:开玲 文章朗读者:谢蓉 前言 此前,我们在文章《老公打着“小灯笼”,把我从自己的世界拉回到现实》中,说到“外在有刺激时,心先升起了念头,念头会带给人舒服或不舒服的感受,当人想要感受好的时候,就有了情绪,就有了分析、判断,想解决问题,然后就执着地按‘我认为’去行动。” 学习爱与幸福,就要通过每一个行为去回看,行为背后的情绪,情绪背后的感受,感受背后的念头。 这是爱与幸福说的“找心”的过程,通过感受不断地看见自己,找到本来的自己,走上回家的路。 今天,我们分享开玲的感受,和她一起“回家”。 正文 文 |开玲 周五晚上老公回来,我去车站接他。 在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公说起周一与孩子班主任交流时,对班主任的一些感受。 我说:“XX老师,以前我们问孩子的情况时,他都说孩子很优秀,但是那天却跟我们说了孩子那么多的问题,还说通过我的朋友圈觉得我是负能量,怎么感觉这个老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啊。” 老公抢过话说:“你不能这么想,你也不能这么说,我就怕你这样跟孩子说,影响了孩子。” 我说:“我也不会跟孩子说呀,我就是跟你说说。” 然后,老公继续讲道理,中心思想就是:“别再跟孩子说了,我们一定要扭转对老师的认识。”我有了被否定的感觉。 然后,老公又说了很多。 我听他说着,心里有了一点烦躁。我就在感受自己那个烦躁,那个烦躁从被否定的感觉开始,然后我就回到那个被否定的感觉去感受自己,心里有点堵。 我问自己:“为什么有一种‘堵’的感觉呢?” 这两天一直在整理《感受》这堂课的笔记,我感受自己当时跟老公说这件事情,就是想倾诉而已,并不需要老公跟我讲道理,帮我分析。 我继续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要倾诉呢?” 我探索到,自己在听到老师说我是“负能量”的时候,我内心有了一种不好的感受。 于是,我重新回到了老师说我负能量的那一刻去感受自己。 那一刻,我理解老师无论是在说孩子的问题上,还是在说我是负能量上,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我表现得很平静,一点都没感受到自己内在是有感受的。 【小编心语】 一般人,在这个时候都会有情绪,比如难过、伤心、生气、愤怒。 开玲表现得特别平静,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情绪被她的“理解”压抑住了。 后来是通过跟老公倾诉的这个行为,我看到我内心是有感受的。 老师说我是“负能量”时,我的感受是“羞耻”。 以前在家里,妈妈经常嫌弃我,说我干活慢,说我种种不好。 我体谅妈妈的辛苦,所以,我不去反驳她,我把自己听到妈妈数落时那种不好的感受压在了心里。 我看到,我很爱很爱妈妈。当妈妈用不好的表情和语气来说我不好的时候,我接受了,并且我也认为是自己不好,并一直这么认为着自己。 我看到,那个本自圆满具足的自己是这样被我弄丢的。 我哭了!第一次看着镜中的自己,觉得她很美,她的内心平和,她的眼有善良。 当我接纳了自己的时候,我突然也看见妈妈当时为什么会那样说我。 我们家农活儿特别多,只有妈妈一个人干,她每天都很忙,所以她会累、会烦,就会没有好的语气,就会嫌弃我干得慢,她并不是真的说我不好,只是她当时的状态,可能在用一种发牢骚、批评的方式去表达她的累,她需要帮助。 我看到,这么多年我抱着“我不好”的感受,伤害自己,也从来没有看见妈妈内心的累和无力。 于是,我打电话跟妈妈忏悔,“妈妈,你以前嫌弃我干活慢,说我不好的时候,我也觉得我不好,看不到当时的你是因为太累了,你需要的是帮助。妈妈对不起,以前我不懂你,也不理解你。” 妈妈听到我这么说,说:“你哪里不好啊,你一直这么好。”然后,说起了我的很多的“好”。 我听着听着,心里有个声音:“我一定要告诉妈妈,我爱她,我要把我心里的爱表达出来。” 等妈妈说完,我说:“妈妈,我真的好爱好爱你。” 放下电话,我的内心有一点激动,有一种淡淡的喜悦,慢慢地润进了我的心田。 结语 开玲通过自身的案例,特别详细地讲述了她探索真相的过程。 她通过向老公“倾诉”这个行为,追溯到之所以有这个行为是源于老师的一句话所带来的“羞耻感”,而这份“羞耻感”更深的原因是源于从小都有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不好”。 这个感受藏在她的潜意识里,一直影响着她的一言一行而不自知。 当开玲看见的那一刻,她为自己松绑了,不再被这个“感受”困住,进而跳出“我不好”的感受,与妈妈有了一次美好的情感链接。 整个过程呈现了爱与幸福五项基本功“我是谁,负全责,清垃圾,会表达,能四动”的完整流程。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训练? 我们为什么要去探索真相? 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用脑太多,用心太少。 开玲在此之前,就是在“用脑”。 她听到老师的话,有了不好的感受,巨大的惯性让她马上压抑下去,但是这只是暂时被压抑,内在需要找一个出口,否则会很难受。 于是,她有了一个行动——找老公倾诉,给这个老师下了一个“表里不一”结论,以期让自己内心舒服。 其实这只是在“自欺”中,因为这么做,可能会获得暂时的舒服,当类似的事或人再出现时,这个不舒服的感受还会被激发,她要么继续“自欺”——压抑,要么继续“欺人”——怨别人,然后再“被人欺”——被别人怨。 “用心”就是,开玲回归自身去探索真相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她被自己的美好感动,也为与妈妈的情感互动而喜悦,更看见了自己生命的真相,更了解、理解了自己。 这会让她的内心变得比原来强大一些,下次再遇到类似事件时,她就不会难受了,可能更懂得客观地看待自己,不因别人的否定而难过,也不因别人的赞美而得意,人不就自信起来了吗? 这就是用脑与用心的不同。 用脑的人活在“自欺,欺人,被人欺”的循环中,用心的人能听见一次又一次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