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朗读《孩子问:我们迟到,为什么让组长承担责任》

何兵朗读《孩子问:我们迟到,为什么让组长承担责任》

2023-08-24    13'54''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916 6

介绍: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郑委老师” 文章发表时间:2023年8月24日 朗读人:何兵 前言 自去年12月,爱与幸福重新定义四类称呼以来,爱与幸福掀起一股拜师潮,也迎来了 “小伙伴”群体,并在老师和小伙伴群体中逐渐形成了“我负全责”的氛围:师父为徒弟负责,老师为小伙伴负责,营长为营员负责,“家长”为“孩子”负责…… 推荐阅读:《【强烈推荐】爱与幸福将有新变化:重新定义四类称呼》 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夏令营里一个孩子的提问,为大家慢慢道来。 正文 孩子: 我有个问题想问郑委老师,第一天上课,我们小组有组员迟到了,然后是组长替我们承担了迟到的责任。 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是组长替我们承担迟到的责任?是我们犯错,我们得自己承担啊。 郑委老师: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这是一个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 孩子,你们现在被教育的是“各负其责”,是吧?就是谁错了谁承担。 人应该不应该各负其责呀? 孩子: 应该。 郑委老师: “我只负责我的事,别人的事跟我无关。”这是西方文化。 各负其责的本质,叫不负自己这部分以外的责任。 在西方,老人是非常孤独的。父母老了,可以去老人院,可以一个人孤老在家,子女可以不管。 而父母养孩子到18岁,孩子需要搬出家庭,自己面对人生。父母可以不再为孩子负责。 我这么说并不是西方人都是这么做,而是他们的文化是允许和支持的。 可是,中国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孩子: 不能。 郑委老师: 肯定不能。 这是两套文化,西方文化讲“各负其责”,中国文化讲“我负全责”。 对于中国人来讲: 你是我的父母,我就要给你养老送终。 你是我的孩子,我闭眼那一天才会对你放下心来,否则你生命中的任何一件事情,我都愿意为你操心,给你支持。会不会? 结婚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娶了你,我要照顾你一辈子”,“我嫁了你,生是你家的人,死是你家的鬼”。 而西方的各负其责是有条件的,养孩子可以只养到18岁,夫妻不爱了可以离婚,各负各的责任。 所以,西方就出现了规则。规则是非常无情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法律》——法不容情。很多人因为“怕”后果,只能遵守规则,是这样吗? 西方人的规则特别细,只要违反规则就有后果,因此,西方人显得特别有秩序。但在中国人看来,这种有序缺少了情感。 中国人不讲规则,讲规矩: 规则是无情的,规矩是有情的; 规则是抑恶的,规矩是扬善的。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是:羞耻之心。 “知耻而后勇”,一个人的勇气是从“耻”来的。 比方说,一个人做了一些违反道德的事,心里不放过自己的那种感觉,用孟子的话就叫“羞耻之心,人皆有之”。这颗“心”可以让我们勇敢改变,脱离“怕”和“要”。 在西方,人犯错了有法律抑恶;要向善,有上帝,可以去教堂找牧师学习。这是西方人抑恶扬善的方式。 但是我问你,中国大部分人有没有宗教信仰? 孩子: 没有。 郑委老师: 没有宗教信仰,作为人,我们怎么向善啊? 中国人有没有法律意识? 孩子: 有。 郑委老师: 也没有。 第一,中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请问你爸妈打你骂你时,《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过你吗?你父母真被抓走了,你怎么办? 第二,中国人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是先找法律还是先找关系? 第三,作为中国人,你记住几条法律条款? 所以,中国人想抑恶扬善只有一种办法。 中国有一句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作恶,不怪孩子,怪的是父母没教育好孩子,缺德了,这是不是也是作恶? 举个例子,你们家吃饭,谁先动筷子? 孩子: 随便吃。 郑委老师: 那你上班了以后,单位聚餐,领导不动筷子,你敢先动吗? 孩子: 不敢。 郑委老师: 你们这一代孩子,从小到大最大问题: 第一,你的爸妈不教你向善,只教你好好学习、努力挣钱;你的爸妈也不抑恶,甚至你所有的恶,可能是你爸妈造成的。 第二,更可怕的是,现在大部分人没有法律意识,也没有向善的心。 一个人不想着如何扬善,不就成动物了吗? 第三,人最大的恶是自私和自我。现在的孩子,自私自我的多不多?  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玩手机就玩手机,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我的“行为规则”就是“我的个人感觉和想法”。 是这样吗? 孩子: 是。 郑委老师: 这不怪你们,因为你们的父母也会这样。 抑恶扬善没了,规矩没了,规则也没有。 所以,爱与幸福的规矩就是“我负全责”。 举个例子,假设组长是营员的父亲,营长是组长的父亲,营员、组长、营长是三代人。 我问你,营员是个孩子,他做错事了,谁造成的? 西方人说:“你做错,你负责。”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父母是法律和上帝,平日遵守法律,周末了一起跟教堂跟着牧师学习如何爱。 所以,西方人的三代人之间没辈分和伦理的概念,他们是在法律和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这是他们说的“人人平等”。 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极强的法律意识,只有父母才能让孩子抑恶扬善,所以,我们的家就有了规矩。 同时,中国人是活在关系和情理中的,你看孩子犯错了,我们会说“这是谁家的孩子,没有家教”,这些话的意思是不是孩子犯错了,不是孩子不好,是父母没起到法律的责任——抑恶,没有起到教育的责任——让孩子向善,同不同意? 这样的家庭,情感会很好。同时,最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出现。 孩子犯错了,本质上是父母没教育好,这个时候父母接受被惩戒,孩子心里就会难受:“别打我爸爸妈妈,我改”,这叫知耻而后勇,听懂了吗? 比这更厉害的是,爷爷如果站出来说:“不能打我儿子。孙子出问题,是我当爷爷的没教育好他的父亲。” 爷爷承担后果,爸爸会怎么样?“别打我爸爸,我没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责任,我给祖宗丢人了。” 孙子在旁边说:“不是不是,是我错了。” 所有的人,都在想着自己怎么改错。 这就是中国人的伦理。 所以,爱与幸福的夏令营就使用了中国人的伦理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我做错了,有人为我负责,有人管我,我也愿意被人管。” 这就把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耻(羞耻心),给激发出来了。 因为在这样的伦理下长大的孩子会想:“我不想让我的家,因为我而出现不好的事情,我要抑恶扬善,我要成为家里的骄傲。” 这就是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这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重视的是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中国人重视的是荣誉感和责任感。 孩子: 嗯,明白了! 结语 我们相信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前后,都或多或少地憧憬过“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听话、懂事、有出息,为家争光的人。”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期待很正常,也是很可能实现的。 可是,随着孩子到了青春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时,他们不再听从父母的话了,甚至有些孩子嘴上或心里常常发出一个声音:“凭什么我要听你的?” “凭什么”就是,你有什么值得让我信服的,能让我心甘情愿地听从你。 这个“信”“服”和心甘情愿,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我们在中国的文化里,寻找到了根源——天地国亲师。 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天地、国家、父母、老师最原始的情感,会让一个人“信”和“服”,并心甘情愿地听从。 这种情感又如何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落地? 最近,爱与幸福找到了具体方法——拜师! 我们相信“拜师”背后的文化,能解决当下中国家庭父母无人管,孩子不听父母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