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茅山,做一回闲人      文/朗诵   海平

来茅山,做一回闲人 文/朗诵 海平

2015-05-28    10'57''

主播: 海平老师

364 0

介绍:
去年初夏路过杭州,曾去西湖边逗留片刻,记忆中的西湖静如处子,而今却人潮如织,喧哗一片。“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想来古时候的诗人定然是被闲适的风景所迷醉,才能抒写出醉人的诗句来。如今景色依旧,看风景的人却是如此拥挤,心境自然不一样了,换作今日,是否还能有“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的感慨呢。在柳荫下小歇,看山倒影在水里,水色不似以往那般清澈,绿的有些浓了,于是越发怀念茅山水库水的透彻,以及八杆子打不到人的清净了。 年轻时,从茅山脚下来来回回地走过多次,总会面对起伏的山峦产生许多的联想。只是脚步匆匆,从未有时间逗留,去探寻一番。前两日翻看旧的相册,找着一张年轻时穿军装,背挎包,梳着两条大辫子的照片,背景竟然是茅山顶宫。那时的茅山质朴的如同“村姑”,除了去顶宫祈福,几乎没有啥好去处,就连植被也稀疏平常,远远望去,只有竹林和松林偶尔成片,其余大多是杂草丛生的。人,自然是极少的,在小径里穿行,也可感受”松梢浮烟暮霞薄,,檞叶无人自相逐“的境界呢。 退休后,有了许多闲暇时间,再次路过茅山也是迈不动脚步的了。经历了喧嚣的人生,最后发觉,人生就如同登山一样,感受了起伏跌宕,不走来时路,转过山头,又回到起点,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不过就是一个圆圈而已。这样一种纯净自然的回归状态,却也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了。 山村里安家,一切都淡然来过,踏遍茅山,竟然发觉茅山的变化在几十年的沉淀里,可以行走并安静相向的处所越来越多了。无意中在四面环山的山脚下,发现了一座神奇山镇。 建设中的东方盐湖城一期道天下景区已初见端倪,在古朴街道上已做旧的道风街一隅,我仿佛看见了时间被晕染的过程,碉楼画栋,亭台楼阁,有的穿越了千年时光,有的呈现出岁月沧桑。斜阳中,屋檐下的光影里,不再是画面的感觉,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攞入住了我的思想——这座突然降临的城池,茅山旅游会因此而复苏吗? 山水小镇依山而立,浸染岁月痕迹的粉墙黛瓦,参差错落;周遭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板铺砌的老街,店铺林立,街区绵延一公里,呈S状向前延伸。古朴典雅的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 这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在遮天蔽地的古树簇拥下,倍感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 沿水酒榭,木质墙体,褐色雕花窗棂,依次排列着。溪水流淌,汇集成的一湾碧水,静静地泊在那里。那水是碧绿深邃,微波不兴的,仿佛陈年的老酒,荡漾着往事,弥漫着乡绪…… 想起龙应台那句:“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这般的沉吟与震撼,只是一刹那的事儿,尽管目前这里还没有小景融入,只是这样的一种积淀的韵律,足以让我思忖半饷了。 千年道教圣地,沉淀着历史沧桑,茅山灵秀的水乡山镇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漫步其中,魏晋隐逸之风在山野简居中依稀可见, 流水依依,竹影憧憧,茶陇条条,几多潇洒,几多风流。。。 清晨,河面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一般,丝丝缕缕的薄雾在阳光下忽左忽右地向上飘荡,融在光影里。河岸边粉墙高耸,斑驳的瓦屋倒影在水的波纹里辗转悱恻,柔情万种。 傍晚,夕阳斜照,临河水阁,古色古香。可以想像着,道风街商户入驻的那一刻,定然是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午夜梦回,在虫儿低吟浅唱中,让年过半百的我做个婴孩般的梦,感受妈妈轻吟的催眠曲,在碎花窗帘外飘然而过。。。 西湖的山虽俊朗,只是踏山的人多了,太过喧嚣了,不似茅山神奇山镇这般的有仙气呢;西湖的水虽美,只是湖畔人声鼎沸,不似茅山水泊这般宁静与安详了。流云在水近茅庵,一沟浓烈松林翠。茅山的风景在日月穿梭中悄然变化着,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这里依旧是静谧的港湾,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到处“流浪”的我,不为别的,只为“白云终日护茅山,楼观参差杳霭间,知我老来无着处,时来相伴道人闲”。 寻寻觅觅,又见茅山,这样一个地方自然是养闲人的最爱了,好期待在秋天最美的时节,安静地与它相处,做一回画中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