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里的故事001:毕业,我们不说再见】(原创)

【声音里的故事001:毕业,我们不说再见】(原创)

2016-06-25    26'31''

主播: 🍒重阳阳阳阳

600 24

介绍:
背景音乐:1: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2:匆匆那年 3:纪念 4:不说再见 正文:告别高中时代,仅靠一张大学入取通知书是不够的,它必须是你用尽全身力气去挥手然后落下几行热泪。 真的毕业了,开始想念从前的悲伤与挣扎,喜悦与豁达。我在高中的三年到头了,想正儿八经地对它说些什么,却不及文字来的刻骨铭心些,也许每个人对自己的高中都有不一样的记录,但我只写自己认识的高中生活。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是我在高三认识的一句话,与其说这是一种心态,倒不如说这是面对现实的策略。三年的时光里与一群人认识,和某人争吵,考过第一名,也尝过垫底的滋味,想告诉别人要学会坚强,到头来才发现最脆弱的是自己……这些自豪过抑或糟糕透顶的事情都像阳光下的泡沫,消失是必然的,但它们的颜色定格在了青春,它们属于空气,属于正值年轻的你我他。 (一) 文理分科前的高一学习,是五味杂陈的,八门功课是一整天的心惊胆战。对于我这个化学白痴来说,在叶老师的课上发言等同于暴露智商,不是他教的不好,实在是对化学不感兴趣,但我倒蛮喜欢老叶上课时的冷幽默和方言段子。高中的物理是被全校女生公认为男神的黄华任教。记得他在第一节课上就亮明了自己是学生处主任的身份,他说学生的事他来管,什么违纪处分撤销,报名延缓的都要他签字了才行,那个时候觉得华哥在洪中可以一手遮天,后来发现还有个更大的人物叫苏灵敏也就是我们的教导主任。选择文科后,也渐渐忘记了物理公式、化学方程式,最近看到牛顿定律还是在背历史必修三时看到的。 高一的班主任姓冯,是个里外都很严格的角色。之所以另成一段写她,实在是因为她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军训那会儿她就说自己是这个段里最严格的,让我们小心点,这句话我用一年时间证明它是真的。我们高一那时就像刚从中考的囚牢里挣脱的小野兽根本顾不上校纪校规,记得刚上学不久,我和几个同学在百万公厕里多上了几分钟的厕所,因为午休没有准时到教室而被罚倒垃圾一星期。班主任就经常对我们幼稚的错误大发脾气。她生气时永远是瞪眼,高嗓门,再加上一连串的反问,堪称批评界的诺贝尔。虽然我对她的某些言论不敢苟同,但现在想想也能理解她当初的用意和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她总会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好像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给了我们,她像安装在教室里的监控探头,二十四小时在运转工作。读文科后和她的接触自然也少了许多,倒也忘记了她的“凶”,她的瞪眼,她的高嗓门,可每每有松懈之意时又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瞪着自己,让我不敢懒惰。 (二) 高二换了个班主任,教数学,并且是我读书十二年来第一个教我数学的班主任。 在报到的第一天,她让我当班长,对于在文科班里当班长我是有些害怕的,害怕自己不会被女生理睬,要知道在庞大的“娘子军”面前,没有哪个将军敢轻易下军令的。现在想来,自己的顾虑实在是多余,两年的时间我更多的是被很多人包容、理解。在班里做过最多的好像就是到讲台上布置下学校的任务,动员什么跑操比赛、期中期末的考试我也尝试过,但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次是在班主任讲了许多她的肺腑之言后我厚着脸皮站起来说了自己的很多心里话,说的内容差不多忘记了,但我最后的那一句记得很清楚:“老师祝你后天生日快乐”。我当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可能大腿的神经直接跳过大脑中枢做出起立的决定了吧,那一次她哭了,我们都看着她,沉默着,后来,我们买了个蛋糕,给了她一个惊喜,她又哭了,原来女人是水做的,班主任也不例外。 第二件事,我背着教导主任苏灵敏在高三暑假补课结束的那个晚上给全班放映了电影《青春派》,结果在刚开始半小时就被苏老师发现,我和他交谈,说了好久,他才答应这一次算了但下不为例,当时被批评说成是“自作主张”我也承认了,但我现在不后悔,那个晚上,大家看的很投入、很尽兴,那部电影里的主人公、里面的场景、里面的老师同学像极了现在的我们。我在电影结束时又讲了一大堆话,是对全班说的,又像是对自己说的:没有谁能帮你,除非你自己先努力! 在文科班的两年里,班主任阿莲获奖很多,甚至是可以被写进洪中历史的人物,她上课的语调抑扬顿挫,时不时来一句“是不是那?懂了伐那?”然后面无表情地站在讲台边上等,许久才扬起嘴角笑着说:我们继续......政治老师的表情可以集齐做成表情包了,小辣椒的不苟言笑但私下却像个孩子,她经常说的是两句话:“翻书,翻书!”“你们是末代皇帝了!”.高考前两星期,历史老师两三岁的女儿生病住院了,后来她自己也病倒了,在考文综的前一个晚上,她戴着一顶帽子出现在了教室门口,她虚弱地站着,看着每一个即将出征的她的孩子们,她说老师明天不能送你们了,晚上过来看一下子你们就回医院了,考试加油,要相信自己!后来,她和我们一一握手,在她和班主任拥抱的那一刻,情不自禁的,我的眼眶红了。地理老赵上课总带有特殊的京剧味儿,后来负责我们班地理的马老师恨不得把她女儿身上的品质都安在我们身上,在她的眼里,我们没去过临海,没吃过涌泉蜜桔,没坐过飞机、高铁。九妹梅英总会在上英语课前被我们夸得天花乱坠,还有我们最“可爱”的丽群姐,也许她不教语文就去卖利群香烟了吧。 每次运动会上我们主要负责观看比赛,拿奖似乎是理科班的事。理科班争着体育分破七十、八十,我们只想凑个两位数;他们冲第一,我们别是最后一名就谢天谢地了。但文科班也有它的优势,比如大合唱,十佳歌手,英语演讲。红五月的足球赛我们班进了第二轮,于是全班沸腾,还记得我正在一心一意地拍照,在进球的一瞬间被哪只兴奋的胳膊肋着脖子不放,有的女生哭了,男生们在讨论下一场的对手是谁。高二的拔河我也参加了,现在翻看当时的照片,竟认不出那个咬牙切齿,面目狰狞地像要吃人的是我自己。高中的寝室里,时常发生史上最有难度的游戏:一群人抬着一个人往一处地方使劲,接着是一阵惨叫和欢呼声。如果没有宿管阿公的出现估计会出“命案”吧。男生寝室里一定会有脚臭味和似乎永远也刷不干净的蹲坑的酸味,在没有住校外之前,每天晚上我一定会准时地听到“呼噜独奏”,音调此起彼伏,声音忽高忽低,若隐若现,有个实在忍不住的室友拿枕头砸他的头,他倒也幽默,一脸无辜地说:干什么打我,我还没睡着呢。我们全体扑倒! 这一些味道、声音,这一些人,这一些事在以后想起即便很难为情,也会忍不住地“噗嗤”一笑。 (三) 最后的几天回看过去的两年半,好像在看一场永远也不知道是喜剧还是悲剧的电影。里面的主人公是我,配角是我,导演也是我。看着自己卖力地演出,很想为自己鼓掌,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自己,有些伤感,有些庆幸,可是何必伤感,又何谈庆幸,或好或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前几天出了高考分数,离一本差了33分,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时的心情,好像努力着挣扎着想要去的那个大学突然消失了,只留下一堵空空的白墙。后来我安慰自己,我是艺术生,不也进了艺术类的一批线了吗?虽然艺考的专业分不高但起码好像又有希望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学会了什么,只是一直在学着什么。无论是竞选班长、广播台台长,还是每一次比赛、发言并不是想告诉别人自己是谁,很多时候,经历可以真实地告诉自己“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要干什么。”排练《秋瑾》《凤凰涅槃》的时候可以把每一句台词练上一百遍,吃饭想,睡觉也想;花两个晚上的通宵完成广播台冬令营方案然后花数星期对交通、景点、伙食、住宿进行安排;一吃完饭就在文综办公室里背书;一次性跑了十圈操场……这些疯狂的事情注定要发生在值得疯狂的年纪。我不敢讲高三过得有多么踏实,有多么自信,因为每一次的集训和模拟考是血淋淋的现实,它们让我一次次看到自己的弱点,也让我一次次地迷茫,彷徨。在最想放弃的时候,总有人会冒出在我的脑子里,给我一双逃离悬崖的手,也总有些事会撞击我昏昏欲睡的意志,告诉我哪怕现状如此不堪,也要有重新爬起还给命运一个巴掌的勇气。高考的不理想只能说明自己在高三最后几天还不够努力,但要感谢这样的分数,有谁知道可能刚刚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谢在这个年纪能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分数。幸好,我还在路上,我们,也都在。 (四) 终于还是要合上高中这本大书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关于高中的往事,只是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对它说“你好”,还是“再见”。 也罢,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再见,高中 …… 这样的高中应该在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身上都有发生过。类似,相同或者截然不同,这样的经历是开始,是财富,是超越了高考分数、超越了批次排名的无法替代的过程。不管你正在经历,已经经历,还是即将要经历,都要珍惜眼前,怀念过去,展望未来。 最后你想对自己的高中或是即将开始的高中说些什么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更多主播动态可以关注新浪微博:重阳行者。电台QQ交流群:547216926.欢迎小伙伴们的加入。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