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播客 — 仅剩的大众优质表达,以及我们需要表达空间

138. 播客 — 仅剩的大众优质表达,以及我们需要表达空间

2019-05-07    60'00''

主播: 芥末章鱼工作室

168 3

介绍:
做了两年半130+期播客的黄主播最近开始喜欢上听播客,于是忍不住拉上译泽、老季用播客聊一聊播客。 播客似乎是web2.0概念中,仅存的还被掌握在普通人手里媒介形式。之所以还在普通人手里,大概是因为它不挣钱。不挣钱的事情,干的人就少。干的人少,在干的人心就真。真心做出来的东西,它自然有它的魅力。 我最近喜欢上的,大多是像芥末章鱼这样的独立电台。几个充满表达欲的,自认为有想法的人凑在一起,在一个随意且私密的空间里,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倒出来,互相碰撞和摩擦。然后记录再分享给有限的听众。听众就像坐在一旁但插不上话的好友,参与了一场十分真实的聊天。 这种形式充满魅力。这魅力来自两个要素。第一,这是来自普通大众的声音,第二,它来自和自己有相同生活体验的人。这样的认真思考后的声音,是这个时代被忽略、被低估、被打上无利可图标签的产出。大众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在合适的空间里会比刷屏的头部内容有更大的价值。 但我们活在一个用流量数据评价一切内容的时代,所有媒体都在走向推荐算法、流程化生产、围绕热点无视内涵的路上。于是那么多普通人的声音全被淹没,被大数据的洪流冲到了信息流最深的角落里。而播客却因为它的小众,成为我们最后一块去接触大众思考的优质表达空间。 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去构建更多播客这样的表达空间,去发掘与传播大众的思考? 我们创建的这张信息网络从匮乏,到极度爆炸、再到被过度筛选,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当所有人看到不是大号就是身边有限的朋友时,人们失去了走出这个茧房,去探索与发现的门。 我们在渴望一扇新门。推开它,将引领我们去到一个更多样与广阔的空间。我们能和更多的普通人相遇。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人们拥有的多样性。我们可以把思考尽情分享出来。我们可以不在乎数据,而是在乎是否引起了新的共鸣、思考与灵感。我们需要这样的大众表达空间。 为大众构造多样的空间,让大众进行多样的表达,让大众与大众相遇、交流与碰撞。当时代变化到今天,这个听起来有些年代感的使命似乎有了新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