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为周杰伦打榜:大数据时代的行为艺术

149.为周杰伦打榜:大数据时代的行为艺术

2019-07-23    60'00''

主播: 芥末章鱼工作室

150 6

介绍:
为周杰伦打榜事件已过去半周,为周杰伦超话贡献了36积分的娜娜带领着我们又来蹭热度了。 我们认为这里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这是一场群体参与的行为艺术,是对以数据衡量一切的“大数据时代”一次醍醐灌顶般的嘲讽。 数据收集、计算、分析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习惯用数据来作为评判标准。数据成为了评价“好坏”的尺度后,人们就需要出让自己对某个事物评价的权利:你只可以说你“个人”不喜欢蔡徐坤,你不能说蔡徐坤是差的。因为所有的数据榜单都在告诉你:他的热度是第一。这个热度第一,又可以被翻译为:他是现在娱乐业明星中的王者。 直到上个周末,一场集体行为戳破了这个幻象。一群超话的新群众,只用一个周末就击溃式地夺取了ikun群体依赖长时间经营才获得的“王者地位”。进而向整个社会宣告:那些被珍视的数据指标,荒唐可笑。 曾经的我常常想不明白,热度如此之高的那些明星,为何我问变身边的所有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却很少见到议论他们的人。现在明白了。 但,评判事物的权利,会因为这场集体行为,而重新转移到群众手里吗?做了十年数据相关工作的顾哥和译泽都表示悲观。数据作为对人类语言和感性部分缺陷的补充,是必然的演进方向。进入信息时代后,无数难以获取和计算的数据第一次在应用中成为可能,巨大地提升了社会效率。人们无一不承认数据所带来的优势。这是时代的滚滚洪流,不可阻挡。人类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会毫不犹豫地出让自对好坏评价的权力。就像人们为了便利对隐私权所做的一样。 这次群体行动,会被历史记录为一次出色的行为艺术。它利用“参与”,去表达一种“反抗”,拆解了这个时代的核心要义。但它又仅仅是一次提醒:时代彻底变了。评价权力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转移。这个时代的所有好坏,都将由那些制定数据指标的人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