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名家:学会享受孤独,永远追求爱情

诺奖名家:学会享受孤独,永远追求爱情

2023-04-13    04'2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217 2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我们节目的主人公是坐拥海内外诸多名人拥簇、被称为“世纪智者”的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爱因斯坦曾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中国,王小波、刘瑜等学者也对罗素推崇备至。那么罗素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他的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接下来的三期节目,我将带你走进罗素的传奇人生,看看这位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同时还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究竟用他的学识与经历为人类留下了什么宝贵的财富。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是伯特兰•罗素的名言之一,也是对他的一生最贴切的概括。 罗素生于1872年,逝于1970年,在他近一个世纪的生命中,他取得了诸多头衔和荣誉,包括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上议院议员等等,也曾一度因为反战而沦为阶下囚。他在全世界很多有声望的高等教育机构授过课, 剑桥、哈佛和伯克利都曾出现过罗素的身影。他还结过四次婚, 并且有很多风流韵事,据说八十岁时罗素依然交往了几位情人。 罗素的祖父约翰•罗素曾在1846年到1852年,以及1865年到1866年两次担任维多利亚女王的首相,曾祖父是内贝特福德公爵六世。当维多利亚女王参观他祖父的庄园时, 小罗素还曾坐在女王的腿上。可以说,罗素的原生家庭是典型的英国上流社会,但是罗素的显赫背景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童年。罗素四岁时便失去了父母,之后他和哥哥由祖母抚养长大。古板的祖母认为学校不是贵族该去的地方,因而选择让小罗素接受家庭教育。聪敏的罗素大部分的少年时光就被困在了潘布罗克庄园那古老寂静的府邸中,由于缺少同龄人的交往和陪伴,罗素变成了一个孤独而压抑的年轻人,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沉思。这也造就了罗素有点孤僻,但热爱思考的个性。 不过幸运的是,数学为罗素提供了心灵上的慰藉,随后罗素又爱上了历史和文学。他把祖父的藏书全都读了一个遍。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罗素忘了时间,忘了孤独。罗素说自己小时候曾一度因为太过压抑而孤独想过自杀,“是大自然、书本以及数学,将我救了回来。” 1890年,成年了的罗素终于离开了祖父母的庄园,拿着奖学金进入了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学习。在剑桥,年轻的罗素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大他五岁的美国人爱丽丝•史密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英国贵族与美国平民的婚姻是不被看好和支持的,罗素和爱丽丝的婚礼没有一位罗素的亲人出席。这段不被祝福的婚姻也在几年后以罗素的出轨而告终。之后罗素又结过三次婚,每段婚姻最后都因罗素移情别恋而告吹。童年缺爱的罗素在婚姻中经营得并不顺利,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将继续为你带来伯特兰•罗素的故事。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