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名家:伟大的科学家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诺奖名家:伟大的科学家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023-04-26    04'50''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52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昨天我为你分享了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背后的故事,今天是这个主题的最后一期,我想和你聊聊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首先,一个科学家既要有逻辑思维,也要有形象思维。把结晶DNA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像与生物大分子研究的内核——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考虑,估计只有沃森朝这个方向考虑了。而也是因为这个独特的思维,演绎出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事件,甚至给生物学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常常谈创新,那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往往不是仅靠一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里的逻辑推理就能得到的,科学创新的萌芽很多时候都在于形象思维。沃森用一个遗传学家的眼光,审视这个看上和他毫无关联的物理学实验室的工作——基因可以结晶,随之产生灵感,这才有了创新。通过形象思维产生了问题,有了灵感之后,再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去推导或者设计严密的实验去证明。可以说,逻辑思维是科学领域的规律,而形象思维是创新的生长点。 其次,科学家之间的跨学科合作非常重要,要摒弃固步自封的想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离不开四位科学家的努力。沃森是遗传学背景,威尔金斯和克里克是物理学出身,富兰克林以前攻读的是化学专业。不同领域联合和交叉,既是竞争者,又相互合作,在同一时间里共同研究DNA的结构,各展所长。沃森说:“没有克里克,我就寸步难行。” 而对于并没有获奖的富兰克林,沃森坦言说:“富兰克林的贡献,是我们能够有这项重大发现的关键。”一起得奖的威尔金斯教授也有一句名言:“尽管你不是天才,但如果拥有优秀的合作者,那么你就有可能获诺贝尔奖。” 而DNA 体现的跨学科意义,更离不开薛定谔的那本书《生命是什么》。薛定谔是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他提出,要想弄清楚什么是生命,就必须先弄清楚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你看,薛定谔从物理层面洞悉生命的次运作机制,将物理学中的一些原理、定律应用于生物学方面。这足以体现不同科学门类的相通性。 最后,女研究员富兰克林高尚的科学道德,值得人尊重。上一期节目里我讲过,沃森和克里克之所以最后确认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富兰克林拍摄“照片51”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就在她一心探究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时,她并不知道剑桥大学有几双眼睛正紧盯着她的工作。更不知道她的那些关键性数据和图片已被泄漏出去了。1953年3月18日,沃森和克里克成功的消息传来,富兰克林和其他人一样高兴,没有叹息,更没有指责,也没有说这个是她的研究成果。相反,她立刻把本来要发送给《自然》(Nature)杂志的论文做了修改,改成了一篇支持性文章,签署日期从3月17日改到了4月25日,与沃森和克里克的文章同期发表,帮助沃森和克里克进一步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正确性。 很多人都称赞富兰克林的举动,甚至有人将她誉为“居里夫人第二”。她的高尚科学道德观,以及她的巨大贡献难能可贵,值得人们尊敬。2004年,创建于1912年的“芝加哥医学院”改成以罗莎琳•富兰克林名字命名的“罗莎琳•富兰克林医科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也没有忘记她,将一座新建的大楼命名为富兰克林—威尔金斯馆,你可以看到,富兰克林的名字排在了威尔金斯前面。 这就是DNA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启发。真正的科学家都兴趣广泛又善于合作,既想法不断又能判断出哪些想法值得进一步探索,既敢于先人一步挑战未知,又能以科学发现为大局放弃个人私利。这样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敬仰。好,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希望你持续关注百利留学声,更多诺奖故事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