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我们互为“家人”

战疫日记:我们互为“家人”

2020-02-21    06'34''

主播: 20080490

481 3

介绍:
我叫陈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今天是我第二天上班,仍然是三层手套两层眼镜,与第一天不同的是,我的手被割伤了,我必须戴两层外科手套,又厚又不透气,有点影响手指活动。 因为物资暂时紧缺,护目镜消毒后要重复使用,导致起雾越来越严重,在穿刺留针时,操作变得很艰难,如遇到病人的血管很细、弹性很差,我就得小心再小心。庆幸的是所有病人都一次穿刺成功了。 忙完一轮补液,已经是下午一点,病人的饭刚好也到了,我开始派发午餐,今天的饭来得较迟,一数竟然少了23份,没有午餐的病人总在问,饥饿让病人的情绪更糟糕。我虽然也饿着,但此时,最需要能量补给的是病人,我们把饭留给了病人,但是还有缺口,我只能不停地打电话催饭,不停到床边安慰病人。终于在下午3点午餐才补齐,看着他们吃上了,我才稍稍松了口气。特殊时期,前线人力吃紧,各方保障稍有疏忽,大家也能理解。 正准备回护士站看医嘱,突然听到一台心电监护仪发出警报,我马上跑过去,发现U5床的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至54%,这是危急情况。我第一时间冲去护士站叫医生和师兄,反复调供氧系统,但最高只能调到2L/min,再三确认仪器的连接是完好的,指端接触也没有问题。 我拼命拍打那位病人,他还是有意识的,能睁开眼睛看着我,但很快又昏睡过去,看着他生命体征,短短几分钟由于供氧不足最快心率达到208次/min,血氧饱和度只有12%,我无法想象他有多难受,可能马上要窒息了。 我听到他的呻吟声消失,心里很着急,呼吸也不由自主地加快,很快我又发现他的面罩在他张嘴呼吸的时候会漏气,我用双手按压面罩保证他唯一的氧气来源能送进去,同时另一边等着师兄们送来大炮氧。医生很快制定治疗方案,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给病人使用,但由于接口不配套,竟然无法使用。此时,病人在我按压面罩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升至40%。 师姐当机立断说:“快组装接头!”。大家马上动手,现场很快完成组装,终于,病人顺利得到高流量吸氧治疗,血氧饱和度上升至84%,血氧升高后不到一分钟时间,他睁开眼睛问我:“我还要不要上班?” 我在想,这是谁家的孩子又是谁家的父亲啊?住院了还一直想着上班的问题,他肯定是家里的顶梁柱,家人都指着他赚钱养家呢。他思维有些恍惚,又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一直守在他身边,耐心地把他的所有问题回答完,最后给他湿润嘴唇,他很有礼貌地道谢,我瞬间眼睛发红。 我抢救过很多病人,但从来没有因为系统缺氧引发抢救事故,如果这次因为供氧系统缺氧导致病人死亡,我会遗憾一辈子。 隔离的病人往往没有家人的陪伴,他们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来。但在这里,病友间时时互助,医患间也有温情。他抢救了过来,但我不会马上离开。看到他面罩有缝隙的时候,我还是会坐在边上再按压调整。我会和他聊天,让他放松让他振作,我已变成他的“家人”,我要让他好好活下去!他能感受到“治愈”的温暖,我也感受到“被需要”的温暖。 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里,互相成为了“家人”。 录制:独立团配音工作室 年少有为 音乐:妹尾武 - Smile Again / 陈奕迅 - 陪你度过漫长岁月 后期:陆念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