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鼓楼记忆:一些自然生长与非自然消亡

76. 鼓楼记忆:一些自然生长与非自然消亡

2023-02-10    66'39''

主播: 问题青年Wonderers

288 3

介绍:
Lisa和朋友储扬聊了聊他们在北京鼓楼这一带,从一些自然生长,到一些非自然消亡的记忆。 【本期介绍】 大约从2008年开始,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来说,“鼓楼”的意义不仅指向“历史遗迹”,更指向“青年文化”,《纽约时报》曾将这里戏称为“北京布鲁克林”。 这条北京老城中轴线的东南侧是鼓楼东大街,这里有著名的Livehouse:MAO。南边的南锣鼓巷聚集了一些有趣的咖啡馆、酒吧、餐馆和文创店。沿着南锣鼓巷南出口往东,张自忠路上是「愚公移山」,在那附近也有一些排练房。而鼓楼往东一站地的方家胡同和五道营,那里布满了创意小店和演出场所。 储扬在2008年于鼓楼东大街开店,名为「勺子家」,直到2013年离开北京。他见证了鼓楼一带的繁茂与凋敝,以及房价的成倍疯长。 Lisa和青年志从2009年起在鼓楼一代的胡同里办公,2019年被迫离开胡同。在这期播客里,两人回忆了过去在鼓楼的交集。储扬栩栩如生地讲述着一个鼓楼青年的日常,从朋友们都在附近的日子,到大家逐渐离开。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在剪辑这期播客的时候,人们正在告别着从90年代就开始在北京兴盛的三里屯酒吧街。北京总是在变化与规划之中,有时让生活于其中的无比怀念,又无所适从。 回顾一段逝去的过程,或许会让人更警觉地保护住尚且有机会保护的珍视之物。在那个人人忙于建造更好世界的时代,回顾他们的创造,或许也会给我们一些力量与宽慰。 【本期问题青年】 储扬,从小学习美术和设计,2001年来到北京,2005年在西四开店,2008年在鼓楼东大街开店,2013年离开北京,定居景德镇专心做陶。曾为音乐人小河、刘东明、熊熊作業、小老虎等设计专辑、演出海报。 【本期主播】 Lisa,青年志主编 【收听指北】 03:03 录制这期播客的时候,Lisa正处在新冠康复期,而到了剪辑节目的时候,兴盛一时的三里屯酒吧街已成为历史。像是某种巧合,这期关于鼓楼过往的节目,也在提醒我们,去保护那些尚且有机会保护的珍视之物。 05:48 被称为“北京布鲁克林”的鼓楼一带,曾经是什么模样?储扬当时在鼓楼的一天是从逛公园和菜市场开始的。 14:33 鼓楼当年那么繁华,是因为无意中一帮好玩儿的人聚在了一起,所有好的东西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非生硬地放置在被刻意打造的环境中。 20:02 2007年,储扬的店在鼓楼东大街开业,那时这条街上有大量的建材与电玩店铺,直到装修完毕,他都不知道开店到底要买什么——这便是后来的勺子家。 25:20 开店的储扬和一些音乐人朋友,小河、张玮玮和万晓利,他们都常在这一带。当时鼓楼聚集了大量的Livehouse,比如MAO、疆进酒等。 29:05 从什么时候开始,鼓楼变得不那么有趣、对年轻人也不再友好了?尽管当时鼓楼一带的房价都在翻倍疯长,储扬却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投缘的房东,三年来,房租只给他涨了100元。 40:07 Lisa回忆青年志在胡同里办公的日子,从2009年到2019年,待了约10年的时间,直到对“开墙打洞”的整治。 42:33 当房价涨到“连那么好的房东都有点想试探说要不咱再涨点”的时候,储扬离开了北京和鼓楼,来到景德镇。 52:18 景德镇有点像早期的南锣鼓巷,如今也被视为重点开发的项目。储扬住在深山里的村子也被开发了,政府牵头举办了唱流行歌曲的音乐节,大有成为网红小镇的趋势。 55:27 一个城市最大的包容,就是没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人去打造与规划,文化与氛围不是被管理出来的,而是日常里的做饭和生活,跟爱人和朋友呆在一起。 【本期音乐】 开头:小河 —《90年代》 结尾:刘东明 —《倒计时》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