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与灵魂》作者:路易斯·塞尔努达

《风与灵魂》作者:路易斯·塞尔努达

2017-06-10    05'10''

主播: 如风大叔

173 2

介绍:
《风与灵魂》作者:路易斯·塞尔努达 风如此冲动 从大海来,它悦耳的 元素之声感染 夜的沉默。 你独自在床上听它 在玻璃上执着 敲击,哭泣和呼唤 好像无助的迷失者。 然而不是它让你 无法入睡,是另一种力量 如今被困在你身体的牢狱, 还记得自己,曾经是自由的风。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让我想起朋友圈常出现的“等以后有了钱,我要……”的场景设想。有说要环游世界浪迹天涯的,有说要开书店从此在天堂畅游的,大多都跟初心和梦想有关,于是开始流行“四十岁前努力赚钱积累资本,四十岁后开始践行自我”的论调,人生就这么分成两截,前半生为生计打拼,后半段找寻自我追求自由。 且不论在四十岁能否真的能成为一个转折点,硬生生地把人生掰到另一个理想主义的方向上去,单单在四十岁之前的打拼里,他们有没有由衷慨叹过“还记得自己,曾经是自由的风”的时刻,毕竟“曾经”是一个充满凄凉感的词。那么如果一直没有达到“以后有了钱”的标准呢,是否就会“任由灵魂逐渐干涸寸草不生”? 没错啊,自由是与灵魂有关的事。 尽管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让人觉得自由总归不那么自由,但万物都是相对存在,对于“自由”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我们找寻的也不过是灵魂上的片刻安宁。 我想起电影《等风来》里,在大城市焦灼生存的姑娘去尼泊尔的一场逃离。电影的末尾男女主角做好了滑翔之前的准备,教练说:“什么都不要想,让自己清空,只是等风来。”当风扬起的那一刻,她的内心是自由的。哪怕再回到大城市快节奏的忙碌里,心境也是大不相同了。尽管一场旅行就能治愈人生的剧情未免牵强,但人生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在某一个时刻,风吹过生命留下一串波痕,就足够吹散开因为人生困境而蒙上的一层灰尘了。 文/二拾肆 朗读/如风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