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点心· 亦舒的港坛粉丝团

粤语点心· 亦舒的港坛粉丝团

2017-07-18    11'47''

主播: 会飞的猫一凡

92 1

介绍: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又带来了一阵“亦舒热”我的老师说想要为这部剧专门写一篇解读大学师妹说幸好早买过一套亦舒的书,现在都要预定了那么亦舒的那些歌你听过哪一首?咦?作家亦舒也出歌儿的吗?​对于亦舒,作家叶倾城说亦舒从没有见过栀子花。不知它长相如何。没见过,却不妨碍她在小说里时时提到。当然也有破绽,“雨后,树木绿油油,雪白的栀子花开了一天一地,香气扑鼻。”栀子花是灌木丛,寻常不过到人腰部,如何能开一天一地? 可是谁看得出谁注意?且她不过是顺手拈来,搁在文章里锦上添花,谁还去挑剔她是怎么得来的想像里的花朵,就像想像中的爱情。早期,她小说有永远的家明、永远的老庄、永远的建筑师,她写的男人,要么漂亮得紧,要么博学,要么有担当,这些都是稀有的珍贵的,都是女人魂牵梦系的钻石王老五。而她老大方嫁,后来离过婚。她所讴歌的爱情,许是她不曾见过的。或者,根本没有人见过。亦舒虽然塑造了一个个不争不抢的淡雅女郎自己在分手时却曾经剪烂前任的衣服、再把剪刀插在他床头心脏位置上也何尝不是一位“烈女”呢?再烈,却也懂得分寸与理智,我想这也是众多词人歌手拥戴她的一大原因早前在节目《港女| 一杯只加冰的马天尼》里面提到过,“港女”代表,亦舒占一席。“中环女郎之代言人,生于斯长于斯,出身名门的师太,早年做过政府新闻官,也曾跑去英国学酒店食品管理,所以姜喜宝做得一手好苏芙蕾,城市故事中的“我”则将酒店高管当得头头是道。”近三百本小说,讲出一套“世情小说”。何谓世情小说?人情世故,眉眼高低,闻弦歌而识雅意,上海人叫拎得清,北方人叫有眼力价儿,总之听上去都不是好话,但其实真是一等一的赞赏。那是书本学堂乃至家庭教育都教不来的真知灼见,有些人是天生会,而更多人,只能靠后天学习,跌得头破血流,然后,再学着一夜长大。身为女作家的亦舒很矛盾,一方面,对人生和爱情都早熟;而另一面,还是要固执地按照文艺女郎的路子任性妄为。偏偏,港坛众多文人词人,就爱吃师太矛盾的这一套。​林夕和杨千嬅 都是亦舒迷。这首歌出自2006年12月出的《Unlimited》专辑,全碟都是林夕填词,也化用了很多亦舒的书名,比如《吻所有的女孩》《她成功了他没有》等。而这首《亦舒说》更是将亦舒直接摆进歌名,还加上了“连林夕都说”,明显是对亦舒直接的致敬,也是林夕自己的思考。林夕曾经接受过采访,说学生时期的自己,学习拔尖却爱看闲书,也就是那时看到了亦舒的小说,立刻惊艳,引为终身偶像。他说是亦舒教会他人情世故和对爱情的看法————本就是心思极细腻的一个男人,因为亦舒,更对“女性在工作和感情的抉择”十分着迷。他写给吴雨霏的《我本人》中有含淚去葬花極麻煩 唯獨怨泣血沒時間 或者失意 是為了工作 慟哭未夠浪漫 才暫借戀愛感覺去感歎写给杨千嬅的《假如让我说下去》中有“忘掉爱,尚有多少工作失眠亦有罪”《亦舒说》中有“别怨心底滴血,专心工作过劳才有资格吐血”还有很多歌名干脆就来源于亦舒小说名,比如王菲的《开到荼靡》、《阿修罗》倾心烈女,于是对待爱情也期待如烈女轰轰烈烈,潇潇洒洒可惜“本是男儿郎,并非女娇娥”于是他用极致文笔,成就了烈女杨千嬅​亦舒的忠实粉丝 除了林夕 还有黄伟文借亦舒的书名,黄伟文写过《野孩子》、《小玩意》、《痴情司》,甚至在十年选里专门给师太写过一封信,更甚至,像交作业一样随信附上了三首歌词旧作。张信哲的《到处留情》就是其中一首。还有歌神Eason也唱亦舒:亦舒有,> 有亦舒有 里也有一句"所以我明白,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 ​那么 亦舒本人 有没有写过歌呢?有的,亦舒的小说《电光幻影》里有写到三首歌,但也只编在书里。​不粉饰生活,不美化现实钟爱洛史超域、爱喝克鲁格香槟年轻时无畏但谦逊年老时谨慎却不失本心但一定热爱生活付出很多很多爱然后拥有很多很多爱亦舒的那些歌,你最钟爱哪一首?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