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改变自己 孩子永远也成不了大器

家长不改变自己 孩子永远也成不了大器

2019-05-15    12'30''

主播: 老虎工作室

6910 19

介绍:
欢迎订阅公众号“老虎小助手”,进入右下角“会员中心”,获取本专辑完整音频,以及海量中英文有声学习资源~ 你好,我是老虎工作室的静子,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篇一位教师妈妈的反思:家长不改变自己孩子永远成不了大器。 有一位妈妈粉丝私信给我们,分享了她的故事:女儿从小喜欢跳舞,但是亲戚朋友都说女孩学跳舞容易“变坏”,甚至有做公务员的亲戚悄悄告诉她“会跳舞的女孩工作以后经常要陪领导跳舞”。 她担心孩子,也觉得跳舞不如学画画啊书法之类的好,女孩子文文静静的就行。 然而,现在女儿高二了,成天喜欢偷偷出去跟一群男孩女孩跳什么街舞,还瞒着她挑染了头发,活脱脱一个“不良女孩”。 这位妈粉丝妈向我们“求救”:怎样让我女儿变得文静一点?我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她变好呢?改变孩子?谁规定女孩子就一定要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写字画画? 我倒觉得喜欢跳舞的女孩的性格更坚强,更能吃苦,因为练舞的过程很艰辛啊。 我有一位教师朋友,有着17年的班主任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她还有一个在重点中学读书的女儿,她一直提倡“教育孩子,一定不是为了改变孩子“。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与其想着去“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成长。 下面分享几条教师妈妈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经验。 不要总想着控制孩子。 去年年初,一则消息曾刷爆了朋友圈:王猛,高考理科状元,北大毕业、留美研究生,却长达12年不回家过春节,拉黑父母,与其决裂6年!他书写万字书信控诉父母“罪行”,为了解决自己长期压抑的心理问题,他甚至准备攻读心理学博士。 他是父母可以高谈阔论的骄傲,父母却是扎在他心头的一根肉刺。 王猛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在王猛眼里,自己就像个木偶,被父母严格操控着所有一切。这样的父母,在现实中并不罕见。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孩子控制过多。 就如同倾诉的那位家长,他们喜欢介入、干预子女人生的大大小小的决定,而却很少关怀到孩子的情绪和实际需要。 老师建议:父母控制得越多,孩子越难独立成长,越有可能出现问题。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个体意识不断发展,虽然仍需成年人的指导,但如果父母什么事情都替TA决定,替TA做,他们反而可能为获得一点点的自由,完全无视父母的意见,甚至跟父母对着干。 父母要及时调整心态。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体会:那个从小无比依恋你、围着你转的“跟屁虫”,会在某天突然拒绝你再拉他的手;那个总是快乐、满足、合作的小孩不见了,眼前的孩子叛逆、愤怒、沮丧……这一切都让做家长的手足无措。 其实,孩子的成长遵循一定的规律,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需及时调整心态,就像坐在树荫下乘凉,随着太阳的移动,变换位置,才不会被晒到。 老师建议: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最高明的做法是“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不顺时,父母先进行调整”。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TA的想法;在行动上,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两个人有可能产生冲突的时候,父母先主动离开,等双方气都顺了才和孩子进一步沟通。 信任孩子。 以前,去家有幼儿的朋友家做客,发现他们会给孩子准备不锈钢小碗做餐具。我自己家则一直给孩子用陶瓷碗,朋友就会问:难道你不怕孩子把碗打碎吗?我的想法却觉得相反。孩子捧着陶瓷碗,会更加小心,从来没打碎过一只碗;反而是在家里用惯了不锈钢碗的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没有不锈钢碗的时候,会容易打碎碗。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样。你相信孩子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是可以做到的。 老师建议:如果我们担心相信孩子、对孩子放手,孩子长大后会不懂得承担责任,或担心他们的学习或是未来的工作,作为家长,我们最好就是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责任感,以身作则地展示良好的品质。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经验和他们的分开,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我们越能看到并尊重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就越能以独特的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而非我们自己的需求。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都能够努力做到:引导孩子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而不是包办代替;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活动方式而不是指手划脚;引导孩子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急于求成;引导孩子正视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怨天尤人;引导孩子反思自己存在的缺点而不是唠叨夸大;引导孩子迎接自己未来的挑战而不是担忧顾虑。 那么“青春期”便不再如洪水猛兽,孩子便不会无所适从,家长也不会不知所措。最好的教育是放手,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是好苗总会长成参天大树! 你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了吗? 片尾:鹿先森乐队《春风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