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齐马蓝》阿拉斯泰尔·雷诺慈

巜齐马蓝》阿拉斯泰尔·雷诺慈

2022-05-04    17'05''

主播: 知足常乐😽😆🎥

240 0

介绍:
豆瓣9.2分科幻短片合集《爱,死亡和机器人》一经播出,就收获了如潮好评,尤其是《齐马蓝》这一集,让很多观众深受震撼。《齐马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千多岁的机器人艺术家齐马,在功成名就之后,跳进泳池,关掉高级功能,将自己拆解回最初的样子——一个小小的清洁机器人。这集短片的作者是科幻作家阿拉斯泰尔・雷诺兹,他被读者誉为“太空歌剧大师”,曾先后获得英国科幻协会奖、日本星云赏、轨迹奖等。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天马行空的脑洞,更有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死亡是怎么回事?自我探索的终点在哪里?雷诺兹的短篇小说集《齐马蓝》里,收录了13篇科幻小说,每一篇都发人深思,引人遐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在天马行空的脑洞里,放飞思绪,思考人生的奥义。01生命的终极答案:返璞归真我们在红尘俗世苦苦追求,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更高的精神境界。我们变得越来越复杂,逐渐忘记为什么出发,忘掉自己的本来面目,迷失在没有尽头的追逐里。就好像《齐马蓝》里的机器人齐马。他原本是一个小小的清洁机器人,日复一日地清理游泳池蓝色的瓷砖,把每一块瓷砖擦得干干净净。后来,历代的主人们不断给他增加各种功能,把他改造成人形。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升级改造,他变得越来越完美,有了灵魂,成为了宇宙中最著名的画家。可作为代价,他最初的记忆被模糊掉了。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调出了一种特别的蓝色,这种蓝色让他觉得莫名熟悉,于是,他开始不断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央画蓝色的几何图案,直到蓝色图案的面积越来越大,占据整个画布。他开始不断探寻走访,花钱调查,追溯自己的历史,直到查出自己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清洁机器人。得知真相的齐马,组织了一次隐退演出。在众目睽睽之下,关掉了自己的高级大脑,跳进水里,重新成为了那个小小的、只会擦瓷砖的低级机器人,获得了终极的平静。正如博尔赫斯所写的:“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生命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我们在婆娑世界,体验了生老病死,聚散离合,绕了一大圈,回到原点,才发现,原来人间日常就是幸福,简简单单才能平静。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不断做加法,让自己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心灵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兹心觉得,想要活得自在,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刻意多做一些减法,让自己重新回到简单的状态,返璞归真。02越是孤独,越要强大起来作家霍华德·法斯特曾经说过:“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完全孤独的,那么你就把这种孤独当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雷诺兹在《洞察时空》这篇小说中,讲述了地球发生大灾难,火星上的幸存者们也因为病毒快速消亡。伦弗鲁作为唯一幸存的地球人,孤独地生活在火星,不断寻找同类的信号,从未放弃。他坚持记录巡视日志,努力修补物品,盘点工具,记录火星的天气,日复一日地转动着接收信号的天线盘。由于太过孤独,他在脑海中幻想出来一个钢琴师,和自己聊天。他甚至开始专心地读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探索宇宙的真理,哲学的海洋。书中这样写道:“他加倍地想要了解自己的处境,一口气读完了几天前还似乎晦涩难懂的文字。他发现自己笑了起来,为实现目标的每一个具体进展而高兴。”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类似孤独的时刻,想要寻求温暖和帮助,可是四周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你感同身受。此时,能够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你能做的,就是独自摸索钻研,坚持做一些看不到结果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被孤独打败,那么,孤独就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人脱胎换骨,实现精神的升华。兹心想起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一个消瘦的老渔夫,在海上漂流了84天,一无所获,可他坚信自己能捕到一条大鱼。果然,他在第85天钓到了一条1500磅的马林鱼。他和马林鱼展开了艰苦的搏斗,奋战两天两夜,终于战胜了马林鱼,可是却吸引来了一群鲨鱼。老人一条一条地杀死了鲨鱼,可是马林鱼也只剩下一个骨架了。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可是海明威却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在孤独中,我们得以迸发巨大的能量和智慧,而能从孤独里落落大方走出来的人,都是英雄。03活着本身,就是源动力作家余华在《活着》一书中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茫茫宇宙中,我们微小如尘埃,每个人之于宇宙,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就像大海里的一条鱼身上的一个细菌。那么,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雷诺兹在《明拉的花》这篇小说里做出了阐释。莱瑟斯星球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星球,星球内部两大阵营混战,还得小心一种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细菌性脑膜炎。男主角梅林因为宇宙飞船故障,不得已迫降,因此得以见证了莱瑟斯的命运。梅林迫降的第三天,他的飞船就分析出,这个星球将在70年后,因为星际路网穿过其恒星而灭亡。这个星球的人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用二十年的时间,制造出了火箭,不断提升科技,只为了活命。为了终结战争,尽快造出宇宙飞船,他们选择先造出原子弹,可原子弹的出现,却让星球的战争更加严重。在一切都无法掌控,脱离预期的情况下,星球上的人们还是没有放弃活下来的希望。在最后的二十年里,缩减人口,制造移民方舟。因为各种原因,移民方舟最后只运载了1200名幸存者。可梅林却悲哀地发现,星际的邪恶阵营,已经出现在了移民方舟的必经之路上。在这70年里,梅林已经提供了一切最好的帮助和建议,星球的领袖明拉也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太太。虽然移民方舟上的1200人很可能无一幸存,可明拉说:“我至少为我救了1200个人的性命而自豪。”在书中,明拉说:“对于我们来说,一切只关乎一件事,就是物种生存。”生命,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是只有一次的宝贵经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每个人都无可替代。对于整个种群来说,生命数量的多寡,也意味着种群的强大兴衰。人生可以没有梦想,也可以没有雄心壮志,但最起码,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活下去,获得更好。这是与生俱来的目标,也是最天然的意义。04人生,在思考中蜕变作家菲茨杰拉德曾说过:“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取长补短,通过思考和判断,把外界赋予的东西化为己用。就像雷诺兹在《伊诺拉》这篇小说里写到的战斗机器人伊诺拉一样。她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空中战斗机器人,战争过后,人类几乎灭绝,伊诺拉一度以为已经没有人幸存了。世界变成了机器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伊诺拉作为所剩无几的战斗机器人,和一个机器人工厂里的人工智能学会了谈判,修理好了自己的电机部件和马达,从此开始对交易游戏上瘾。她不断地和别的机器交易,换来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升级自己,接着开始想办法购买软件和额外的智能模块,安装进自己的大脑。每安装一个插件,她就更聪明几分。接着,她又购买了一些真人电子模拟数据,把一些人类领袖和艺术家的人格也融入自己的大脑。这些人格一开始还在伊诺拉的脑子里吵架,互不认输,可经过伊诺拉的整合筛选,最后实现了几百个人格意识的大融合,她也拥有了超越人类的智慧,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机器人。兹心觉得,机器人和人类学习的方式可能有区别,可结果却是类似的。我们都在不断接收新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大脑里。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可能会出现很多内心的冲突、摇摆,自我矛盾。不过,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选择性地吸收和运用,就会将脑海里的矛盾都统一起来,超越旧我,实现自我升级。05心怀浪漫宇宙,珍惜人间日常有句话说:“心怀浪漫宇宙,也要珍惜人间日常。”兹心觉得,读任何书都是在突破自身的局限,科幻小说也是一样。在宇宙星河的背景下,我们得以更超脱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人生,要像伊诺拉一样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要像伦弗鲁那样在孤独中开出智慧之花,要像莱瑟斯星人那样竭尽所能的活着,更要像齐马一样,在生命的尽头,重新做回孩童。地球的寿命已有46亿年,人类文明史不过六千余年。如果把地球的历史压缩到24小时,那么人类的出现,是在最后的0.01秒。我们的生命,更是平均不到百年。相比之下,是极其微不足道的。可对于人间日常来说,我们却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发挥热情和创造力,在局限中寻找无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璀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