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老后,真正为自己而活》金韵蓉

巜老后,真正为自己而活》金韵蓉

2022-07-01    25'42''

主播: 知足常乐😽😆🎥

236 0

介绍:
年轻人常有一句被提及的话:等我退休了,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事实如何呢?环视我们周围的老年人,退休后,大多为子女分担了照顾孙辈的重担,另有一部分老人因身体原因举步维艰,只有少数人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何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旅程,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今天,推荐一本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该阅读的书——《老后,真正为自己而活》。这本书由来自台湾的畅销书作家、心理专家金韵蓉老师撰写。她以自己及身边朋友的经历为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进入老年或邻近老年的人们,如何随着岁月流逝规划老年生活,养“身”又养“心”,欣然接受年龄的馈赠,享受更自在的人生,活出自己生命的光彩。下面,我们一同带着同理心走入这本书,去深入了解一下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吧。01有的人,一生都在过青年节人至老年,如同树上成熟的“果实”,早已对命运了然于胸,也早已知道生命和生活的真相。此时,切莫随着岁月流逝感怀老朽,而是要有“决定不老”的心绪,时刻提醒自己是“年轻人”,永不懈怠。书中,金韵蓉老师提到一位自己一直钦佩的师姐,师姐年轻时学业优秀,进入职场做到国际贸易公司的首席。先生在她40多岁时罹患了肺腺癌,为了更好地照顾先生,他们全家从意大利搬到伦敦静养,自己还创立了一个专门为华人做商务咨询的公司。金韵蓉老师50周岁生日宴上,学姐和控制病情的姐夫也出席了活动。53岁的学姐虽然额头出现了细小的皱纹,但看起来风采依旧。金老师问师姐如何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学姐坦诚地说:先生确诊和手术期间,自己慌了手脚,但她告诉自己不能露出“败象”。她深知,一旦松懈,一旦失去了保持美丽的骄傲和心气儿,那衰败的速度将无法想象,就算想追回来也没那么容易了。可见,老年人受病痛、生活磨难等外部因素影响,很容易让精气神松懈下来,加速衰老。此时,要时常提醒自己,即便辛苦,也要将 “不老存乎于心”,提示自己将衰老的诱因隔离在外,保持健康的心态,从潜意识构建年轻的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出相应的行为来。如何做才能将 “不老存乎于心”呢?第一,寻找可持续精进的爱好。如果你已经超过40岁,建议从现在开始寻找或者开始培养能长期维持,并能增添生活乐趣的爱好。爱好是生活的导向,将带着你遇见一些人,习得一些事,领悟多彩的人生。第二,拥有一帮知心老友。人到老年,需要几个生活节奏相同,又能玩在一起的朋友。大家相约一起运动、旅行,互相陪伴。也可以偶尔小聚闲聊,做对方的倾听者,宣泄情绪,轻拂心灵上的风尘,活出自己的真性情。知心朋友圈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物力去经营,不妨趁着孩子刚刚离开身边,自己还有工作时就开始用心去做,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自己组建出可以共享退休生活点滴乐趣、共度恬静晚年的好友圈。第三,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维基百科全书对“终生学习”的解释为“一辈子的学习”。学习可以让人忘记自己的年龄,找到年轻时朝气蓬勃的状态。年长者学习的目的是充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当学习回归本质,人们便走上了自我成长的道路。第四,保持通透的心境,快乐生活。每个成年人内心的角落都隐藏着一颗童心。适时让紧绷的自己放松下来,回归儿时的童真,去感受大自然的广博,去体会乡间的朴实,去重新找回儿时疾步快走的身心轻盈。同时,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仁慈”和“和蔼”的长者,拥有平和的心境,包容人世间的不平和波折,影响身边的人,仿佛身上拥有辐射出来的磁力,赋予宇宙更多的正能量。如书中所言:岁月拿走了一些,也给予了一些。人生的选择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选择不老,也是你的选择之一。02与子女保持有效距离,成全彼此的快乐生活人到老年,需要面对诸多关系的改变,其中,亲子关系从依恋到分离就是令老年人“难以接受”的一点。孩子虽然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毕竟还是自己的孩子,“放手”何其容易!金韵蓉老师在书中提及老朋友女儿慧慧的故事。慧慧从小听话,一路顺利考上重点大学,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之后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个优秀的男孩,并邀请他跟自己回老家过年。原本慧慧家族的长辈们都认为这是件大喜事,谁知这个男孩到了慧慧家后,任家长们忙里忙外,自己却在沙发上睡大觉,一看就是从小养尊处优长大的孩子。家人对男孩很失望,希望慧慧慎重考虑,谁知慧慧偷走了户口本,悄悄的和男孩回西北老家领了结婚证,还婚前怀孕。之后的事情也如大家所料,男孩对慧慧疏于照顾,总是冷落她。慧慧和先生的婚姻关系已名存实亡……金韵蓉老师认为,选择结婚对象必须考虑门当户对,因为差距太大的成长环境长大,两个人的生命价值观、金钱价值观和成长经验会有很大不同,而这些差异又关系到对生活的态度和人际相处的模式。恋爱中的人没有接触到实际生活,差异还不够凸显,一旦结婚,差异会慢慢浮上表面,成为夫妻争执的诱因。以上是择偶期间的一些建议,当子女成婚,父母应该如何和子女相处呢?金韵蓉老师给出了五个相处父母和子女相处的原则:原则一:不要介入太多,多管闲事。生活中不乏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在婚姻方面有经验,对子女的婚姻“指手画脚”。父母本意是好的,提醒子女婚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实际上是帮了“倒忙”,盲目扩大了事情可能发生的结果,影响了小夫妻的感情。新婚夫妻,是需要磨合一段时日的,谁也不是完人,需要相互谅解。原则二:不要越俎代庖,自作主张。有时父母与子女同住,会不自觉将自己当作子女新家的“主人”。比如有一位父亲,为了替儿子、儿媳妇“省钱”,把儿子家装的卫星电视接收器拆了,搞得双方都不痛快。父母帮忙照顾子女家庭很辛苦,但也要将彼此的责任区分开,多包容、倾听孩子的选择,切莫擅作主张,改变家庭环境和布置。原则三:不要干涉太多,倚老卖老。在家庭理财、幼儿养护等方面,父母和子女的观点因为年代隔阂必然不同。大家在谈论此类事情的时候,要对事不对人,而且言词不要过于激烈,要注重礼貌和尊重,理解彼此的良苦用心,这样才能让家庭平稳和谐。如果发生争执,大多时候大家放不下的是情绪和骄傲,而不是事情本身。原则四:不要大包大揽,成为佣人。父母为了帮子女分担生活的压力,通常会帮助子女照料生活起居。但时间久了,父母成了“佣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自己生闷气,还不舍得离开。不论如何,要懂得与子女之间生活的界限,不要过多包揽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原则五:不要絮絮叨叨,说个没完。父母照顾子女精细的,会叮嘱的话多些。有时,遇到子女辛苦工作一天回家只想安静吃饭的时候,还依旧反复叮嘱,给子女很多压力。建议父母多体谅孩子的辛苦,可以寻找其他的途径聊天,等孩子们不忙的时候再慢慢沟通。理解孩子们在事业和生活的攀爬期,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心力,多给他们空间安静下来。当子女成家,亲子关系将更加复杂。保持以上五个原则,可减少生活中诸多摩擦。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小家庭行稳驶远,只要保持互相谅解的心态,多倾听、少责难,遇到事情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日子会过得舒心痛快。03老年“爱情”,也可以甜蜜温馨金韵蓉的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65岁退休后,依旧保持着每天清晨西装笔挺上班的状态。先是在客厅喝茶看报纸,等所有的报纸看完了,再出门用敬老卡坐公交车,用本子记录沿途的变化。母亲则是“公交车侦察队”唯一的听众,而且必须认真地听,听完还要回答父亲的问题,否则父亲就“罢吃”表达不满。后来二老爱上旅行,才结束了“公交车侦察队”的交流方式。晚年,总是父亲嚷嚷,母亲倾听。家人感觉母亲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母亲却说:先生是从小吃过苦的人,结婚后又是顾家的好男人,脾气就这样,忍忍就好了。通过父母亲的晚年生活相处方式,金韵蓉老师为自己定了以下几条任务:首先要学会重新发现彼此。不管大家是否发觉,婚姻度过这么多年,双方都或多或少有些改变。日常忙碌子女,是掩饰内在的好方法。一但孩子从家庭“脱离”,只剩下夫妻俩的时候,面面相觑,会有些尴尬和忐忑。因此,重新认识对方是重建亲密关系的关键一步。收回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爱人身上,去感受此时此刻最真实的对方。当真实的内心彼此碰撞,便会找回当年的婚姻状态,让生活充满生机。当然,注意力的转移并不是那么简单,是需要“刻意”和练习去做的事,大家要有耐心。其次要懂得为生活制造惊喜。几十年的夫妻难免产生“审美疲劳”,这也应了行为心理学上“预期效应”的消极一面,即当预期效应为我们画了一个舒适圈后,我们形成“快乐适应力”,反而会阻碍我们享受爱和感受幸福。当决定和爱人厮守终生,与其相对无言,不如成为那个有趣有料的人,为枯燥的生活增添色彩——挖空心思寻找变化,让自己随时都有新点子、带来新惊喜和新乐趣。然后尝试去成全对方的兴趣。我们前面提到,人至中年后期,是需要为了步入老年寻找兴趣支撑的。这里,我们提到“成全”对方的兴趣,而不是“鼓励”或“参与”对方的兴趣,成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耐心和妥协。成全更是一种尊重,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宠爱。解决夫妻之间的“空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兴趣爱好去填满它。最后可以发展亲密的友情,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人至老年,炽热的爱情已经转化为温暖的友情。学会彼此接纳、欣赏,相濡以沫的彼此陪伴是最佳的状态。要知道,在家庭结构变迁的特殊时期,女性更容易在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上有绝佳的表现,多给男人一些引导,重新建立新的厮守关系,以及引导重新发现彼此的进程,家庭过渡将更加顺畅。其实,老年夫妻重新走入彼此生活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是夫妻双方要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机,并执着地手挽着手闯过这些难关。在这几十年唇齿相依的婚姻关系中,任何一方获得了幸福,也就是另一方的心身安顿和福祉了,这样的改变,是值得的。04做经济独立的老年人,让晚年生活更富足人至老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完全可以过上舒服自在的生活。但很多老人对自己苛刻,却对子女大方,甚至不惜变卖房产。书中讲了这么一个例子: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