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秦 腔 作者:贾平凹 改编:左旗 常言道:山川不同,民风各异。这种差别在地方戏曲中,体现的 尤为淋漓尽致。 秦腔,起于八百里秦川,因其个性鲜明,爱者爱得要死,恶者恶得要命,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唯秦腔 如恋家的老秦人,从不离窝。 几百年来,在这片土地,秦腔顽强地生长着。如果 你坐车隆隆向北,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广漠的平原,看到一处处土屋,粗笨而庄重;高大的白杨、苦楝、紫槐冲天而起,你立刻就会明白,这儿的地理构造 与秦腔的旋律,竟是 惟妙惟肖。 再接触一下秦人吧,身高臂长、浓眉细眼,活脱脱一群兵马俑。当他们背着沉重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石磙子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感叹:这是多么粗犷而又厚实的生活呀! 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分东府、西府。秦腔,就起源于 包括了咸阳、宝鸡两个专区,凤翔、岐山等几十个县的西府。黄昏,晚霞染红了地平线,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的秦腔 开始互相 交织,冲撞。秦腔,是秦川 最嘹亮的天籁啊! 有了秦腔,日子不再枯燥单调。田野里耕作的农人,筋疲力尽了,直起腰吼上一段,身上的困乏便一扫而光。高兴了,唱“快板”,烈性炸药一般震破天;痛苦了,唱“慢板”,悲悲切切叫人怜。 每逢戏班来演出,那必是盛大的节日。锣鼓声中,角色出场,一律背身掩面。女的 碎步轻移,风吹莲花水上漂;男的 摇动帽翎,一会儿双摇,一会儿单摇,满堂彩中猛地转身、扬头,一声吼,炸雷般的声音 从人们头顶碾过。置身这样的舞台,面对这样的观众,秦腔 血脉偾张,生机勃勃。 俗话说: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乡下人最高的待客规格,就是陪你看一场秦腔。村里遇到红白喜事,也必定包一台秦腔。在这里,生 以秦腔相迎,逝 以秦腔相送,人生,整个就是一出 秦腔大戏。 站在高坡,放眼广袤的八百里秦川,试问除了秦腔,什么曲调 能配得上这里的高天厚土?除了秦腔,什么嗓音 能唱得出心底的 大苦 大乐?
上一期: 那时,你老了
下一期: 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