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立秋》 作者: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连日来,暑气似乎还正盛,转眼,明天竟要立秋了。想到“立秋”,心里竟有点小小的期待和雀跃。不知是因为天气会变得凉爽,还是因为路边的银杏叶即将变黄。 一年又一年,广东的秋就是这样来得悄无声息,来得毫无痕迹。你只能在那些并不太明显的物候变化中去捕捉它。例如,深夜归来,或者清早起来,人行道上铺得满地的槐花,淡淡的,微小而又坚定。 古往今来,写秋的诗句那么多又那么美,例如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王昌龄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等等。但要选出一首代表初秋的古诗,却实在难以抉择。踌躇再三,我选择了刘翰这首知名度并不太高的《立秋》,期待在简洁却回味无穷的绝句中,与大家一同开启今年的秋声。 立秋,暑去凉来,万物澄清,但诗人还像夏天一样保留着午睡的习惯。枕席和团扇都带上了秋天的凉意,让人不禁睡得沉了。一觉醒来,竟然已是月过中天的深夜。 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空气不再那么闷热黏稠,午睡都变得清凉舒适,而且这还只是立秋呢!美好的秋天刚刚开始,期间甚至还隐藏着丝丝缕缕的夏的雨韵,因为团扇尚在手,因为秋声似有柔,说起秋声一词,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欧阳修的那篇著名的《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听到了秋风,在树稍前所留下的似波涛似秋雨似兵戈的萧瑟声。秋声,是秋天到来的标志,诗人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了些许秋声,醒来却无论如何鼻息静气都无法再次捕捉,但秋,到底是来了的,因为 门前的台阶下有梧桐落下的叶子了。 据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在宋代宫廷中,立秋这天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大殿之内,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到“秋—来—了”,一两片梧桐叶应声而落,昭告天下,秋天到了。“梧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因为这叶的衬托,头顶的月亮也和夏天不一样了。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六个节气。而立秋则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炎热的熟悉还一时难消,常有秋老虎的喻为。但不管白天怎么酷热,夜晚必定会凉风习习。 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味口也逐渐好转,民间有贴秋标的习俗,在这一天,吃一顿肉,烤肉或者是红烧肉等来补充夏季的营养损失。不过还是想提醒大家一下,贴秋标要适量,不然可真是要“秋天不减肥,春天徒伤悲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祝大家晚安!
上一期: 秋夕
下一期: 云(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