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黑与白之间还有灰色〈由教育映射反观社会中间色度〉

原来,黑与白之间还有灰色〈由教育映射反观社会中间色度〉

2017-11-12    08'48''

主播: 幽默奇趣❤瑜伽大师傅

119 0

介绍:
——郑一 为学生写评语的时候,我总是感到非常为难。 一个丰富的人,一个鲜活的人,怎么能用三五句话就概括得了呢。  更是不喜欢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什么叫好人呢,从来不会做一件错事做一件坏事吗。什么叫坏人呢,内心黑暗不见一丝光明吗。不,这两种人我都没有见过。 我们,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学生,都是优点和缺点分明的,无论是曾经犯过错的人,还是在成长中的人。 以颜色作比,我们固然做不到完全白色的纯洁,却也更不是完全黑色的阴暗,大家都是黑白之间的灰色而已。 你看,这一次我又遇到了这样的事:  星期五下午,本该是住校学生返家的时候,突然接到同事的电话:“你们班一群女生在校门口抽烟!”同事很气愤:“从来没有看到女生这样当众抽烟的,以前顶多是男生,但男生一看到老师还知道赶紧把烟灭了,这群女生居然见老师走过来才开始点烟!”我很气愤很惊讶——当然气愤了 “一群/女/学生/校门口/抽烟!” 这可是大事!不仅丢班级学校的脸,更重要的是对她们自己的影响;惊讶的是这可都是班上的好孩子啊,都是些班干部,“带头”的还是校学生会某部部长…… 其实,当遇到“情况”时,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这样的“愤怒”只不过是老师本人在发泄情绪,对孩子本人没有什么用处,甚至还会有反效果。 是,我是觉得自己被伤害了:我的班级形象,我的感情……但我还是很快控制了下来,想——对啊,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了解下来,其实很简单: 一、一个女生看到自己喜欢的一个男孩子在抽烟,很不高兴,自己也抽以示“报复”,同时伙同其他同学; 二、好久没有出校门了,一时忘形; 三、虚荣心作祟…… 也许还有四、五、六……  有“原因”,就值得被原谅吗?——当然不。至少看到我的孩子们的想法才能更了解她们,才可以“对症下药”。 首先,我没有过多地指责她们。十四五岁的孩子,世界上的道理其实早已懂得七七八八。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或许有些偏激,需要我们慢慢地、耐心地加以纠正。 或者,她们的理解是到位的,只是缺少足够的自控能力。我温和地询问事由,孩子们对我能理解她们的想法表示兴奋。 接下来仍是老生常谈,从此事的对与否、对她们自己的影响、对班级学校的影响、其间有的不良心态……一一向她们剖析明白。 为什么她们就能听了呢?中国有句古话:“理通而情自达”,反过来也是对的:“情通而理自达”。意为感情上接受了,自然就会遵从道理。  首先从感情上接受老师,接下来无论老师说什么,她们都会好接受得多。同样的语言,说的次序不同而已。说到什么时候为止?辞达而已也。各层意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学生也有愧疚感了,就够了,不是吗? 是不是她们知错了就到此为止呢?并不。还需接受一定的惩罚。她们必须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因为她们往后踏足社会也一样,必须为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对这一件事,我对她们的惩罚是一到两个周末不能回家。同时更让她们思考: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弥补,不是所有事情你都负得起责任的。 而要想效果更好,团结正义的班级氛围和学生平日与老师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也都非常重要。 我不会奢望从此以后她们就不犯错了,那是不可能的。是人就可能犯错。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否敢于真诚直面,是否善于总结教训。 这件事情过后,学生在日记里,写了她们的感悟: 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 我的幼稚、无知、意志力低 做出这样的傻事 感谢大家的关爱 这在此刻的我是倍加需要的 不知道是谁曾告诉过这样一句话 在黑白之间有一种颜色叫 ——灰色 在爱恨之间有一种程度会成为 ——遗忘 在坚持与放弃之前还有一个 ——拖延 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 现在也不会领悟到一些事理 庆幸自己在无知中还剩一些清醒的意识 可以让我知错就改 一直相信 对内心的成长来说 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 如果我是黑白中间那个灰色 相信我可以渐渐无限趋近于 ——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