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心情》作者:孙老师

《秋冬的心情》作者:孙老师

2018-11-14    08'34''

主播: 🌾🌾快乐如风🌾🌾

181 0

介绍:
秋冬的心情 立冬那天,女儿说,外面细雨蒙蒙,气温下降了许多。还回过头,对我诡秘地笑着说:有你喜欢描述的凛冽的冬天的味道。 我哑口无言了,季节的变换,我要从别人的口中得知和感触。 但是那天中午,我还是感觉到冬天了——虽然在窗内,我也依然没有走到户外。 那天上午十点多,有人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菊花图,一片黄色的菊花。菊花被雨淋着,被风吹着,在灰色的低矮的天空下,暗淡地摇曳。我仿佛读出了它们在寒风冷雨中的颤抖和无奈,亦或是悲凄。看着图片,我既有“蕊寒香冷蝶难来”的忧思,又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忧伤。有那么一刹那,我甚或不知所已。 书上说,菊花开后尽无秋。于是好几天,我的心情同天气一样,阴沉着,阴冷着,阴暗着。 人是感性的,往往眼睛里看到什么,就不由自主地反射到脑子里,盘旋在心脏中,然后回馈到脸上,再到眼睛里,流露出喜怒哀乐来。而我,有时更甚,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明明知道不应该这样,可是还是理智管理不了感情。这或者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今天已是立冬后的第四天了。 一早,无聊地丢下书,朝外一看,太阳的光正在卧室的窗户外隐隐约约着。到了九点多,挪动地方,透过阳台的窗户看去,大地的青黄是明晰的,楼宇是明艳的,天空的底色是湛蓝的。只是,天空铺盖了太多太多的白瓦,使得阳光断断续续。 但就是这些散落的光线,也觉得有许多温暖。 也是上午十点多,一个朋友在群里发了一张琅琊山水杉的图片,水杉的秋色,这又引诱了我的幽思和向往。 记忆中的琅琊山的水杉林,密密地长在琅琊古道旁。出了醉翁亭的醒园,过了洗心亭,走上两百米左右,也不到峰回路转处,就是了。 水杉林有多少株,我确实真心关心过,但此刻我是忘却了。然而它们的高耸和笔直,我却是记忆深刻的。直径大约都在二十五公分左右,高度应该不下十五米,用亭亭净植、不蔓不枝来形容,也不为过。如果想从树根看它的枝头,是需要努力地抬头仰视的。 我对它们的深刻记忆,是源于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在水杉林里,默默地盘算,我如果把它们锯回家,做成盖房子的房梁,该是如何的惬意。甚至都看中了,哪根做中梁,哪根是二梁,哪根是三梁。 许久没有去看我的房梁了,所以今天朋友圈的水杉秋色,我是格外的亲切。 看上去,水杉比以前粗壮了一些,也敦厚了许多。但依然是高耸和笔直。 细密的叶子,大部分已经金黄,加上今天初冬的阳光照射,有金灿灿的光晕。根部发出来的一些嫩枝,经过从春到夏,再到秋,也已经茁壮了。为了炫耀年轻,它们不愿意立刻就老气横秋起来,所以枝头的颜色仍然是绿色的,在初冬里暄妍。 水杉的根部不但皱褶,而且露出来一纵一纵的皲裂,像人的腿部的青筋暴起,但是遒劲。地上的绿植,依然泛着绿色的光。沿着地面铺开去的青草,也没有全部枯黄,杂色着。 水杉的枝条上的纹路,也浓重了许多,一如我的额头。但因为阳光被叶子遮盖,看起来比我额头褐色了许多。——我也不知道,此刻,如何会有这样类比的冲动。 因为阳光的笼罩,水杉林色彩斑斓着,明媚着,温暖着,在初冬的季节,得意忘形地书写着这最后的秋景。 但我确切地知道,这一片水杉林并不属于我,更不可能砍伐了做我的房梁。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对它们的喜爱。所以,可以就此写着远近的文字,我也就忘形得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