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后宰门” 明朝,在秦王府(也就是今天的新城广场的北边)有一道萧墙。萧墙有南北平行的两个门。南边是西华门,北边是后载门,名字取自于《易经》的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登基以后,后载门的“载”和皇帝的名字一样。在古代要避讳,所以“后载门”改名为“后宰门”。当时凡是王府里所需要采购的日用品、后勤运输都是从这个门进入王府的。 辛亥革命以后,陕西总督张凤翙下令拆除这段萧墙。1935年修建了一所小学,叫做北新街小学,国民党主席连战幼年曾经在这里读书,后来改名为后宰门小学。 清朝末年,乾县一个书香门第走出了一位神童,他叫范紫东。范紫东五岁识字,九岁读诗,十五岁的时候文章自然天成,当了一名教师。当时中国内忧外患,范紫东弃教从戎,参加革命军,并同时支持陕西的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西安文史研究馆的馆长。 范紫东一生不入官场,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丰富的阅历让范紫东酷爱编写秦腔剧本。有一次和朋友打赌,三天写出剧本,赌注是四十碗羊肉泡馍。范紫东仅用了两天写成一部《翰墨缘》,那位朋友哑口无言。 范紫东六十岁才有了自己的房子,具体位置在后宰门西安市中心医院内。修建这所房子时,三个月没有下雨,因此他把自己住的小楼取名为“待雨楼”。 范紫东和一群戏曲爱好者创立了秦腔科班“易俗社”。历经四十多年,撰写了六十八个经典秦腔剧本,包括我们熟知的《三滴血》、《颐和园》、《新华梦》等等。他被戏剧界誉为“当代的关汉卿”和“东方的莎士比亚”。 
上一期: 跳动的心
下一期: 《梦的边缘》中庸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