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朱虹璇:要不我们连演十年吧,到我们都三十来岁,再去演绎哀乐中年

【一席】朱虹璇:要不我们连演十年吧,到我们都三十来岁,再去演绎哀乐中年

2021-11-29    43'26''

主播: 一席

2291 30

介绍:
朱虹璇,编剧、导演。 ​ “于是在吃散伙饭的时候,一群人都喝得有点大,又想到马上就要毕业了,推杯换盏间就有人说:现在我们二十多岁,演这样一个关于陪审员的戏,演的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所以演得不好。要不我们连演十年吧,演到我们都三十来岁,正好是剧里面人物的年龄,再去演绎哀乐中年。 已经不知道是哪一位朋友最先提出这个提议,因为大家喝得都有点高,就很高兴地说“好啊好啊,连演十年”,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2011年10月,北大剧星风采大赛初赛在即,朋友却迟迟没能交出剧本,朱虹璇替朋友两肋插刀,担下了编剧的任务,正是这次尝试让朱虹璇发现了自己对戏剧的兴趣。第二年剧星比赛,朱虹璇和朋友们一起将电影《十二怒汉》改编成了话剧《九人》,搬上舞台。 《九人》在比赛中惜败给了当年的冠军队伍,一起排话剧的朋友们也都面临着毕业。就在剧团朋友们散伙饭吃得酒酣耳热的时刻,不知是谁提了一句:“我们为什么不把《九人》演下去,再演十年?” 话剧九人就这样从北大走了出来,开始了原创话剧公演的道路,十年来持续地以话剧形式重现那些被人们遗忘或被现实遮蔽的公共议题:集体决策、新媒体革命、医患纠纷、女性主义、教育公平…… 2019年,话剧九人开始初涉民国知识分子题材。《四张机》展现了民国时期老北大的一场关于“大学何以存乎”的辩论。这部充满理想主义的文人戏上演之后,成了当年的票房黑马。此后,话剧九人又继续推出了两部民国知识分子话剧——《春逝》和《双枰记》。目前这三部民国系列作品,都斩获了口碑与票房上的高度认可,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 朱虹璇很喜欢的一句话,来自一位《四张机》观众的repo:“赤子之心,万般慎重。”她希望九人的作品能够始终真诚地去思考和表达。 “如果问我,为什么观众看九人的戏剧会感动,我想大家并不是因为什么学术上的共鸣,或者所谓的北大情结,而是因为我们剧中的人物,作为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个人,他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那一点坚持,让观众看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