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道不尽的伍仁桥(杜志猛)

风儿:道不尽的伍仁桥(杜志猛)

2021-12-10    16'56''

主播: 风儿🎼🌛

264 1

介绍:
散文 道不尽的伍仁桥 杜志猛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78年),浙江慈溪人童潮任祁州知州,爱民如子,政绩jì颇多。童潮多次巡游磁河两岸,伍仁桥的景美、人和、百业兴旺,童潮最是满意。 夏初的一天,童知州又一次来到伍仁桥。商贸繁荣、人丁兴旺、民风淳厚的伍仁桥让童知州欣喜于怀,赋《磁河》诗一首:雨歇磁河上,新添万倾 qǐng 波。清涵双岸柳,暖浸半汀莎suō。天外浮青练,风前漾绿罗。观澜无垠趣,又听濯缨歌。 因水而生 磁河古称磁水,发源于山西省荡回山,经正定、藁gǎo城、无极、深泽入安国界,流经伍仁桥处,河槽渐深而宽阔。 先民逐水而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散sǎn居在磁河岸边。 一代代先民耕作、渔猎于斯,祖传宗续,看惯了朝代更迭,沐浴着时代风雨。 曾见过 曹操 远征辽西单于蹋顿[tà dùn]的烈烈大纛dào(指我国古代军队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用来标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曾在 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和晋王李克用的厮杀中 战战兢兢,也曾欢呼 宋太宗赵光义 征太原凯旋而归…… 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为绝河患,始筑磁河大堤。 从明洪武到永乐,半个多世纪中,从山西东迁的队伍里,有那么一支家族沿着磁河、沙河几经辗转,一路走来,老族长带着族人站在了千里大堤上,放眼望去,垂柳布满的堤坡下,是滚滚东流的磁河水,河两岸沃野极目,散居河岸的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队伍里乳牙少儿首先欢呼起来:这儿就挺好!这儿就挺好! 伍仁桥一带又多了几十户人家,磁河畔又热闹了许多。 伍仁桥因水而生,磁河是伍仁桥的根脉和天命。 缘桥而兴 伍仁桥幸运地坐落在从南京到北京的官道上。明正统年间(1436-14449年),磁河上虽是木桥过往,但伍仁桥驿站已经通关南北,贩夫走卒不辍,客旅足迹jì相接。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朝廷敕赐chì cì在磁河上修五拱gǒng石桥。 沿着官道,右都御史王应蛟 携帑tǎng银(国库中的银子。)一路南下,郑贵妃所住乾清宫御马监太监王朴奉旨督建,保定知府汪治、祁州知州黄道亨亲力亲为,召祁州子民,采曲qū阳峭壁山石,聚 雕刻能工巧匠。 滚滚磁河水 撼不动高桩立木,飒飒秋风 吹不散凿石齑粉,摇橹运料的队伍里 有来自伍仁桥的船夫,纤夫的号子声里,有伍仁桥铿锵的土语。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五拱石桥盘踞在碧波之上,名为“万寿桥”,俗唤“贵妃桥”。“伍仁桥”不胫而走,声名远播。 桥利行人来往,商船桥东停泊,货物依桥上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贵妃桥东的停泊点 建起码头。 虹架石桥呈祥瑞,龙行长河腾盛景。如果说磁河是伍仁桥人的根,那么贵妃桥便是伍仁桥人的运。 早就有长河 奔流东西,又增石桥 飞架南北。渔舟唱晚中的磁河里 客旅大增,南北通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的官道上 货运更忙,水路旱路交汇点上的“伍仁桥”商贸日兴。 聚商致盛 远海的食盐、白洋淀的苇席 刚刚卸完,堆满了码头,顾不上歇歇脚,船工们又开始了忙碌:家纺的土布打好了包装;小白嘴山药垛满船舱;纤夫的号子声里,一袋袋紫皮大蒜在船上摇摇晃晃…… 明朝中期,伍仁桥商业已成繁荣之势。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伍仁桥设立集市后,规模和影响迅速辐射到周边村庄和县城。“鼓紧打,锣慢敲,祁州南边有个伍仁桥……”传唱周边百里。 遥想光绪年间的伍仁桥,“四九”大集上人山货海,大街两侧南北货物集散,街巷角落各路客商遍布。 来自白洋淀的芦苇摆满东门外,天津的哥们儿开起盐店,本地人的粮食、土布线子、瓜果李桃、木柴、草糠摆满了整条东街,兜售黍shǔ米(黍子碾成的米。 指糯米。)面薄饼煎小鱼的 安新、博野师傅的吆喝声 此起彼伏…… 三月的庙会上,更是热闹非凡,从天津、白洋淀、保定、高阳、山西、邢台等地来的客商从水路、陆路云集此地…… 内蒙古运销大牲口的老客(老客儿 lǎokè,lǎokèr〈方〉∶称客商。)来了,蠡县买卖驴牛的商贩来了…… 南北大街上有推车的、担担儿的、骑马的、坐轿的…… 东西大街上,高台儿摆开对台戏;人头攒cuán动处是耍把式的、卖艺的、说大鼓书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围住了演皮影的、吹糖人的…… 卖中药材的、炸油条的、打烧饼的、做干粉菜的、吹糖人的吆喝声 唱和hè其间…… 卖酵面卷子的师傅架起白花环缀罗圈幌huǎng(帐幔;帘帷(wéi)),剃头师傅挂起白布帘,南、北当铺悬起“当”字牌,茶楼竖起“茶”字旗…… 大娘大婶们聚集在大槐树旁,围定了束鹿(shù lù县)师傅的镟xuàn床子,时紧时长的镟锭dìng子声 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 大闺女、小媳妇们说说笑笑,挤在“玉德号”大柜台前挑选着日杂百货…… 小小子、小丫头从大槐树深深的洞里钻进钻出,争执着谁前谁后…… 长袍马褂的行商坐贾 从银通钱庄、顺和银号里 进进出出…… 偶然间,南当铺、北当铺又传出“虫吃鼠咬,破棉烂袄一件”的大嗓门吆喝。 有人就有商,商聚百业兴。伍仁桥人立有天运,兴凭地利,盛借人和,一路走来,经过多少年的积累,伍仁桥人有了自己独特的精神。 桥上精神 伍仁桥人都愿意说自己是“桥上”的,简单朴实的称呼里包含着一种来自桥上精神的自信:商兴于公平城信,业盛于包容共赢,人成于执着坚韧。 大集上交易大牲口,偶遇买主钱不凑手时,外地卖主更愿意“兑”给伍仁桥当地的经纪人。当买主赖账时,伍仁桥的经纪人跑了多少次腿、赔了多少人情、垫付了多少银钱,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他们收获了 天地间比金钱更金贵的信誉。 宋小旦、李同助带着伍仁桥村打井队 无论走到安平县哪个村子,都把“诚信做人”的伍仁桥民风 带到哪里,安平县里河村和伍仁桥村通过打井建立的深厚友谊,世代传承。 “伍仁桥的朋友大摆手”传遍方圆上百里,简单的摆手是温暖的问候,也是友善相交的礼节。 商业繁荣促进了人口聚集,客商来往渐融信义之道。桥上精神,是一个“信”字。 利万物而不争的水 是伍仁桥的根,从伍仁桥建村时,包容共赢 就融入了伍仁桥人的血脉。清朝初年,伍仁桥已成“祁南雄镇”,村中姓氏已增加到35个。 明清时的伍仁桥设立土布纺织局,改革开放后近千人把花布卖到全国各地。 《安国市志》记载zǎi:21世纪初期,伍仁桥纺织企业 45 家,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纺织产业链,年产值数亿元,周边村镇的5000余人在这里工作、生活,成为伍仁桥村的新居民。 今天,伍仁桥村建起的纺织小区、龙鼎小区里,住着来自周边几十个村子的老乡。 正月十五庙会上,数十个村子敲架鼓的、踩高跷qiāo的、跑旱船的、耍狮子的,不约而同齐聚在伍仁桥大街上,和伍仁桥人同绘一幅fú盛世锦绣。 伍仁桥人突破小农思想的桎梏zhì gù,一次次合作,一次次集中资金办大事,一次次迎来大发展。桥上精神,是一个“容”字。 金末元初,邻村的关汉卿,曾踱步在千里大堤上 遥望星空,也曾被磁河岸边的苇缨 激发灵感。关汉卿文化植根于伍仁桥民众心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伍仁桥人。 清末,宋荫桐、宋汝rǔ彬父子,遍访祁州风土人情,描画村落和河道走向,终成《安国县新志稿》《安国县新志稿续》。我想,安国知县拿起新志稿时,对志稿啧啧称叹的表情中 应该包含了对伍仁桥人执着精神的肃然起敬。 伍仁桥人最早成立的运输车队,把安国的中药材、伍仁桥的白坯pī布、奉伯fèng bǎi的土烟叶、流昌的笨土猪 运往全国各地的路上,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伍仁桥人在异国办起纺纱厂,他们挂在嘴边的伍仁桥土语,是否会让人家忍俊不禁jīn? 村民李小波带着老乡们在北京承包了几十层高楼的大工程,登峰慈善基金会把资助钱 送到了贫困老乡们的家中…… 经商有大成、立言传后世,成而施善举。桥上精神,是一个“韧”字。 伍仁桥村周边的十几个村子 有种怪现象:离开了伍仁桥,当被问及是哪里人时,不管是不是伍仁桥村的人,往往脱口而出:我是伍仁桥的。口气不容置疑,神态小有自豪,总让外地人啧啧称羡。 伍仁桥 人杰地灵,是一方风水宝地,是千里大堤下面的 一个小村落,是方圆十几个村子的统称,更是一种诚信做人、合作兴业、包容共赢、不懈追求的精神。 伍仁桥故事说不完,伍仁桥精神道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