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叶知秋》作者牧夫 诵读远方

6-《一叶知秋》作者牧夫 诵读远方

2019-09-18    05'07''

主播: 远方🌆🍸

301 4

介绍:
一叶知秋 睹物思情,澄怀唱吟,借一片秋叶,一习秋风,一阵秋鸣,一抹秋黄,一行秋雁,一滴秋雨,一竿秋竹,一枕秋梦,释放着人的文化情怀,并产生了一种文化现象:叹秋、悲秋。 从生命长度的截点上看,聊发着少年狂的旭日,“左牵黄,右擎苍,西望北,射天狼,”不会有暮秋的悲歌;浸染着绚丽色彩辉泽的夕阳,“醉里吴音相媚好,谁家白发翁媪,”也不会有迟秋的叹曲;只有过午的白驹,才有对秋的感怀悲歌吟唱----“白驹过隙感韶华”。 叹秋或悲秋,是生命现在进行时的状态对生命过去进行时的状态的肯定或否定,是对生命将来进行时的状态的迷惘或希望,是对挽不住生命长度的扼叹。“自古逢秋悲寂寥”,生命的能量释放后,又有谁再来解读这份生命曾经的辉煌呢? 叹秋、悲秋,只见一个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欲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在寂寞的背后,是一份无法消遣的精神孤独的寂寥。 而在另一位诗人的眼里,悲秋的寂寥却变成了靓丽的景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又是一个寒秋,正是看万山红遍的季节,人们簇拥着去香山对红叶做静态的观赏,而我却开车在六环路上与两旁的红叶进行动态的交流。看着一片又一片红叶离开母体随风而去,我感到了这红叶为母体来年更旺盛生命的复活蓄积能量而去的无私。 深秋了, 又一片红叶向我飘来, 两个生命体相互注视着。 不知是我悲秋呢? 还是秋悲我? 一叶知秋, 秋因一叶而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