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苔

观苔

2018-08-12    08'51''

主播: 画婳

177 0

介绍:
观苔 ——苏枕书 京都西郊地气潮湿,山水滋润,尤其适合养苔。著名的西芳寺隐于丛林深处,数度改宗,经历过火灾、洪水、荒废,终因地里生满青苔,得来“苔寺”的美名。寺庙面积很大,庭园为梦窗疏石所造,分上下两段,上为枯山水,下为池泉回游式。上段已荒废,下段碧波清池,蓊郁林木在浓密的青苔上留下扶疏光影。小径曲折,移步换景,的确很美。苔寺不公开,要事先预约,而且必须严守约定时刻。 去年初夏,我从城东赶去,周末,来人很多。老僧讲解寺庙来历,诵《般若心经》,众人抄完《心经》,方得进园。 初夏天气,阳光极烈。苔藓失去水分,颜色发枯,只有池畔的苍翠可爱。池中有小岛三座,曰朝日、夕日、雾岛,生有菖蒲花。未在梅雨时来,是很大的遗憾。观园倒不限时间,满地枝叶光影,池中大鱼懒懒游动,一时游人走尽,只剩幽凉寂静的世界。美是很美,却想该走了,因为觉得自己多余。出了园子,僧人道:“今天天气太好,其实不适合看苔藓,若是下雨就好了。”送至门口,对方合掌道别,顿觉轻松。 现在去苔寺已不用抄经,可以直接看庭园。大概是名气大了,以及外国游客太多的缘故。 其实嵯峨山脚的祗王寺也是看苔藓的极佳去处。穿过摩肩接踵的岚山街区,过天龙寺、竹林小径,渐有空旷的农田。途中遇见落柿舍,过二尊院,游人渐稀,再走一程,就到了浓荫遮蔽的祗王寺。竹门内苍苔满地,遍植枫树,墙外环绕竹林,阶下种满盆栽,有紫藤、牡丹、芍药、绿绒蒿、蓝花鼠尾草、棣棠等。因为在山中,水气丰沛,青苔十分浓郁,层叠深浅,碧翠可爱。满眼都是绿,深林间洒落的日光在丰厚的苔藓上留下斑驳光影。那绿是记忆中所能想象的最饱满、最柔和的绿。 寺里只一间草庵,有一扇圆窗,光线幽暗。这种大圆窗叫作“吉野窗”,据说与江户初期的名妓吉野太夫有关。镰仓明月院也有一扇著名的吉野窗,但那里的氛围要明快许多,不似祗王寺的幽寂清冷。 佛龛内供奉有四位《平家物语》中的女子:祗王、祗女、刀自、佛御前。四人共同修行,这个故事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祗王寺后来的一任住持高冈智照倒是确实存在的人物。 高冈智照于明治二十九年(1896)生于奈良,自小母亡。12岁被卖作妾,14岁又被卖作舞妓,而后极受追捧,声名益噪。她19岁脱离妓籍,几次婚嫁,渐渐对繁华世界萌生退意,39岁时在奈良久米寺剃度出家,得号智照。两年后,有人将荒芜已久的祗王寺介绍给她。“映入我眼中的祗王寺,隐藏着祗王与祗女的悲伤往事,历经风霜,沧桑荒凉,仅一户小庵。但这枯朽的草庵,却令我安心,预感此地是我栖息所。”智照果真在这里度过了此后的五十余年。 1963年,赖户内晴美以智照尼为原型创作小说《女德》,并有同名电视剧。一时慕名者频至,游客也大大增加。之后,智照也出版自传、日记与歌集。比起装帧浮夸、打着“祗王寺庵主”名号的自传,我更喜欢《祗王寺日记》里许多可靠的细节,有嵯峨岁时风物,观点也犀利,足见其人性情。譬如评价苔寺:“那里苔藓品种极多,各有名目。我只去过两次。一次是萧索的冬季,一次是新绿之时。但也并不认为那苔藓能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这样说,或许也因其评价过高,我对之抱有太大的期待吧。比起苔藓之美,更感动与敬佩的,是能无微不至地照管那样阔大的庭园。” 祗王寺原不收费,后来造访者太多,维修管理不堪重负。智照尼很不满熙壤的游客,认为他们带来了“莫大的精神损失”。 她享寿98岁,生前表示“想清净的死,不要任何人看到我死去的模样,很快烧去,埋在寺中”。这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又无上圆满。 看她艺妓时代的照片,果然绝代佳人。落发后的照片,緇衣素扇,极清瘦,也依然美丽。寺里后来养过一只白猫,略有两点黑眉,细目尖颊,居然与智照有几分相似。猫常伏在透过草庵吉野窗纸洒下的清光里,眉间似含幽怨,不响不动。前年,它以二十高龄过世,庵堂内有它小小的供桌,摆放着它的照片及粉色的小小的骨灰盒。原已静极的小寺庙无它的踪迹,愈发寂寞。 ------------------------------------------------- 选自——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上一期: 更远的山
下一期: 花道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