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感悟:忍受苦难,植根深处

故事感悟:忍受苦难,植根深处

2020-08-14    07'19''

主播: 漫慢陈迹

180 3

介绍:
《粤语是一种语言》故事感悟:忍受苦难,植根深处 张三和李四同时获分配到一批胡杨树苗。他们的任务是在同一片干涸的荒漠地上栽种这批树苗。 树苗成活之后,张三每隔三天浇一次水。他工作认真,无论烈日炎炎,还是沙尘漫天,他都来浇水、施肥。他一棵一棵地浇,从不漏掉一棵树苗。甚至遇到下雨天,雨刚停下,他仍然会来浇水、除草、施肥。 有人说:“张三,你这浇水的工作做得太仔细了!” 张三说:“这片沙地的水漏得很快,虽然我三天浇一次水,但我觉得树根所能吸收得到的水分其实不多,因为大部分水分从沙层中漏走了。” 相比张三,李四就悠闲得多了。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浇过几次水,树苗成活之后,他就很少浇水了。他前来察看树苗的次数也不多,就算来了,也只是看看树苗有没有被风吹倒,有的话就把它扶起,没有的话就很快离开了。 有人说:“李四所种的这些树很快会死掉!” 两年之后,张三和李四所种的胡杨树同样长得有碗口那么粗了。 突然有一个晚上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闪雷鸣,滂沱大雨倾泻而下。 第二天风雨停了,大家连忙前去查看张三、李四所种的那两片树林的情况。结果却出人意料:张三的树几乎全部折倒,而且大部分是被连根拔起!一地残枝,前功尽弃,那场景让人惨不忍睹!相反,李四的树木却依旧挺立在原处,一棵也没有倒下,地上只有些许被风吹落的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小树枝。 看见如此情形,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疑惑。 有人问:“李四用了什么方法,让他所种的树风吹不倒呢?” 这时,李四笑着说:“张三的树浇水太勤,施肥太多,所以就容易倒下了!” 张三问:“难道我勤劳认真,浇水施肥不对吗?” 李四叹了口气,说:“你老是给它们浇水施肥,它们的根就不爱往泥土深处延生,因为它的根只需在地表浅层就可以轻易得到水分,所以只会在泥土浅层盘生。其实树和人一样,过分殷勤地伺候,只会增加它的惰性!使其忘记了要植根于深处,满足停留于浅表的丰足。一旦风雨来临,怎不被连根拔起呢?我把树苗栽活之后,就不再过分关注它们,也不常浇水。它们的根无法在地表浅层寻到水分与营养,故而不得不拼命往深处延展,直至穿过沙土层,扎根到地底下的水源那里去。树木有这样深的根,试问又岂会轻易被风雨所折呢?这片树木,将来必会绿树成荫,成为可用之材! 人们常为了给自己所爱的人奉上优渥的生活条件而奋力,细细反思,这与张三种树无异。张三竭尽全力给树苗水分和养分,仍唯恐不及,连雨天也不间断供给。树苗把丰足的水分和养分视为必然,于是树根便在地层浅表盘生,无法形成稳固的根基。不费吹灰力气就可以得到一切,让它们对“苦难”的认知为零,对“苦难”的抗击能力也为零。于是,一夜风雨来袭,苦难不费吹灰力气便把它们统统断折,甚至连根拔起! 现在的人都很浮躁,普遍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讲究短暂的感官刺激,不作持续的内涵探究。表现在做事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另外就是为了吸引关注,对自身实力夸大其辞,到真正需要实干的时候,却后劲不继等等。这些都是扎根于地表浅层的表现。 开拓往往是容易的,持续的过程才是最难熬的。因为困难(苦难)的攻击往往在不经意间临到人的面前,这时,谁的内在根基稳固,谁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迎战攻击!而同时,那些浮躁肤浅的,就难免原形毕露。 好比张三和李四所种的树。从外观来看,似乎没有分别,若不是经历风雨,人们还弄不懂:谁种的树根基更深?谁种的树抗御风雨的能力更强? 原来,根基强弱,能力强弱,不能单凭外形来营造,而要从内在、从底里深造才能得出! 还有一点,你发现了吗?张三和李四以不同的方法种出来的树,它们的树身竟长得一样粗细。 如你正因贫瘠的条件而自惭形秽,请你把这种心态放下!匮乏的资源不能给你舒适的条件轻易地给自己傅粉添妆,那你大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去给自己增添内在的本钱。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谦卑求知与勤奋刻苦相互结合,这是专属于你且别人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风和日丽,尚不知身手如何;狂风暴雨临至,便高下立见了! 温室长不出参天大树,舒适的环境培养不出强大的人!如果你的前路正雷电交加,雨雪挡道,何妨立定心志,忍受苦难,植根深处? 激发你强大的生命力,赋予自己超越旁人的实力!成功,不可一蹴而就,但时间可证一切!苦难过后,愿你仍屹立于群山之巅! 粤语是一种语言,每周更新,下期再聊!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