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预售套路多,如何避“坑”看攻略

双11预售套路多,如何避“坑”看攻略

2017-11-09    06'37''

主播: 法妞问答

22 0

介绍:
从8年前号称“全场五折”赚足眼球,到提前大半个月便开始限量预订……临近11月,一年一度的双11又成了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记者调查发现,包括实体卖场、电商平台的促销预热均已开始。2017版的双11,消费者应如何避免掉“坑”里,如何维权? 普法:记者采访、体验发现,各类红包、秒杀、定金膨胀等促销形式让人眼花缭乱。 在淘宝发布的双11攻略中,10月20日至11月11日,各种不同名称的促销活动多达14种;而在京东平台上,根据商品品类也做了如母婴日、图书日等多种促销区分,不同时间段的优惠力度也有不同。 维权攻略 套路1 可能不存在的“秒杀”  “秒杀”、“拼手速”也是不少“剁手党”十分热衷的促销模式。不过,这种促销商家也有套路。   有当事人王先生称,此前在马卡华菲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件标价为499元的羽绒服,活动提示前100名可5折,不过活动名单要收货后公布。为了参与这一活动,他凌晨参与了“秒杀”,根据付款后的成交记录显示,应在100名范围之列。不过,在商品签收后,他曾多次询问何时公布5折名单,均未得到肯定答复。    律师说法—如果消费者遭遇此类情况,可向省消费者委员会或工商主管部门进行投诉,由上述部门进行调查,如确实并没有消费者享受到商家宣称的优惠措施,那么就存在虚假宣传。 “没有这个活动却说有这个活动,这是销售欺诈,商家应承担相应责任,消费者可要求退货。”律师表示,消费者在向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后,经核实,可由行政部门进行处罚。    套路2“定金”付了就不能退   家住开福区的周小姐说,“看中一套餐具,说前30名付定金的人除享受优惠价格之外,还能获得价值299元的赠品,于是想试一试‘手速’。”不过,她告诉记者,在提交订单的过程中,点击“预付定金”按钮却始终不能成功,这才发现默认需要勾选“我已同意定金不退等预售协议”这一选项,否则无法下单。 “为什么要我在没有收到商品之前就首先同意定金不退?这合法吗?”周小姐认为,平台如此要求属于“霸王条款”。   律师说法—“定金不退”究竟是否合理?律师表示,消费者首先要注意区分“订金”与“定金”的性质。我国《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均有明确的规定,定金是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只要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就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至于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天猫关于“支付定金后,买家未付尾款或申请退款且非卖家的责任,则定金均不退还”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如果在销售过程中,商家规定“定金无条件不可退,则实质上是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并排除消费者的权利”,就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属于“霸王条款”。  提醒消费者,双11临近,各种商家促销眼花缭乱,在购买商品时要谨慎交付定金,以免权益受到损害。    套路3—预售价、到手价、销售价“眼花缭乱” 预售开始后,淘宝ID“依某熙”的消费者已订下多件商品。不过,因为大量浏览商品详情页,她也发现,不少商家在商品售价上玩起花样,预售价、到手价、销售价、尾款价等各种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某家旗舰店,一款“北欧简约风餐具”的预售页上,标注着商品名称外,还用白底红字显著的标注着“?313”字样。不过,细看才发现,在这个数字上,还有一行浅灰色小字写着“使用天猫津贴跨店满减到手价可低至”。事实上,与商家大力宣称的“最低可至”不同,该款商品的预售价格为399.9元,比“最低到手价”高出86.9元。    律师说法—对于这种促销套路,李春光告诉记者,电商的商品销售详情页上,应在显著位置明确标注消费者所购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不能只标注尾款或最低促销价格,要确保消费者“明明白白的消费”。 他表示,如果商家做出此类宣传,并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以为尾款就是商品本身的价格,便存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如果确因错误理解了商品价格付了定金需要退款,可向法院主张消费过程中存在‘重大误解’并要求撤销销售合同,退回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