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纪-阿呆】两代匠心,百鸟朝凤

【拾光纪-阿呆】两代匠心,百鸟朝凤

2016-05-24    13'11''

主播: NJ阿呆

2611 39

介绍:
【拾光纪-阿呆】两代匠心,百鸟朝凤 主播:阿呆 作者:墨书 微博:呆声呆语 微信:adai1992222 【百鸟朝凤】没落的艺术,倔强的坚守 【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 去看了《百鸟朝凤》。 一开始知道这部电影是刷微博偶然看到的,这部因出品人下跪求档期而传开的片子,如明珠般,在同期电影里展露锋芒。 这是一部文艺片,一部不因体裁而因电影本身落泪的片子,一部有着新老两代唢呐艺人血泪的片子,一部关于坚守没落中国传统文化的片子。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总能想到,泱泱华夏,炎黄血脉,千年文明,朝夕同守。事实上,很多驻扎千年的传统文化,在血脉同根万里共土中,在一代代流传中,渐渐消散了原本的光彩,甚至濒临绝迹。 而《百鸟朝凤》恰恰站在老一代对艺术传承的角度,讲诉了传统文化日渐凋敝的悲哀。也许,老一代人不曾想过他们坚守的文化抗住了时光的侵蚀却逃不过时代的冷落;而我们这许多人也不曾知晓,终有一日,在影院里,因一部电影哭花了脸,其间种种,无关感动,只因悲凉。 冷入骨,悲长鸣。 无双镇是黄河岸边上的小村庄,红白喜事皆有一曲唢呐,这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是在办丧事时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奏“百鸟朝凤”更是数十年才得一闻。 那时,唢呐是一代人执着的守护,成为唢呐匠是一代人的梦想,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是受到村人的尊重。 主人公“天明”的父亲因为儿子被无双镇唯一能吹奏“百鸟朝凤”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收为徒弟而欣喜若狂,四处相告。而天明也在和师娘与父亲的闲聊中暗自下了决心,要学会极难的“百鸟朝凤”。 大概连天明都没有想到,当他终于可以独挡一面的时候,那半首啼血的“百鸟朝凤”预示着日后唢呐的萧索,而我们也不曾预料,青天黄土,独他一人,身影孤寂,在黄河岸边吹着一曲“百鸟朝凤”,四下无人,只有土堆里的那个人安静地听着。 事情往往不是发展的如此迅速的,就像那些未知的因素也没有办法避免一样,天明和师傅对唢呐的执着越深,日后的绝望越是更大,这些在点滴中渗透的失望,一点点累积,足以打垮一代唢呐匠,却不能击败他们固执的坚守。 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传承,什么是规矩。 逝世村长的长子带着全家在村长的葬礼上给三爷跪拜,想以“百鸟朝凤”送其父上路,并以钱财作为厚礼,三爷拒绝后说,不是钱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是德行的问题,真真是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奏“百鸟朝凤”,这便是唢呐匠的规矩,唢呐的一脉传承。 说起规矩,似乎又透露了什么,三爷送唢呐给两个徒弟的时候说,唢呐离口不离手,便体现了唢呐在唢呐匠心中的地位,然而,在小徒弟和天明无意间引起大火时,天明因挽救师弟的唢呐而将自己的葬入火海时,三爷给了他一个耳光,却在师弟说出事情后微微动容,那时候他更确信了自己的选择。仔细想来,在更早的时候,三爷对天明的培养已经很明显了,他把小师弟带出去看班,把天明留在家是对天明的偏爱,三爷让小师弟学会如何去谋生,却教会了天明看家本领。 因为天明为父亲流的那滴泪,因为他对唢呐的保护,因为他的善良,三爷坚信在日后的路上,天明不会因无路可走而放弃唢呐的传承。 或许,三爷也曾想过,在很久之后的某天,村人会渐渐减轻唢呐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所以才将毕生所学都教给天明,想借着他的年轻和固守维护着唢呐的传承,想在这黄河岸边留下唢呐稀薄的声音。只是,一切都来得太快了,比想象中的要快得太多了。 如果说以焦家班改名为游家班为分界线,在此之后的影程,都是裹着泪的悲哀。这无关剧情需要而特意设计的直逼泪腺的情节和场面,只那种简单直白的叙述,就足以让人难过。 从天明第一次出班,新郎因为是天明的好友而不行接师礼,并在婚礼吹奏时打断天明一行人,说随便吹吹得了,而发的工钱少得可怜,这也预示了唢呐的衰败。 接着一位老人的生宴上,祖宗传下的手艺和外来文化第一次在这个小村庄正式交锋,所有人在西洋乐器旁,八台旁人迹寥寥。三爷说,接着吹,然后曾德高望重的唢呐匠被一群年轻人打得浑身是伤,离口不离手的唢呐断了,三爷拾起折断的唢呐,夕阳将他的背影拉的单薄。 此后,唢呐匠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就连曾得知三爷要将“百鸟朝凤”交给天明而跟村里人说“祖坟不仅要冒青烟还要呼呼冒火”的天明父亲也在看见天明擦拭师傅传给他的唢呐时说“破东西”,师兄们也因生机相继离开游家班。 为了游家班不散,为了唢呐不熄,三爷和天明努力聚齐了人,而天明的父亲在最后也去帮了忙,父亲说过,他小时候没当上唢呐匠,如今变也算是圆了一次梦。 在给德高望重的老村长吹百鸟朝凤的时候,三爷说,天明病了,我来代他,吹着吹着,血顺着唢呐流出来,他喷出一口血仍咬牙坚持。我知道,那是唢呐匠的骄傲,那是固守一方疆土时的不放弃。那首“百鸟朝凤”泣着三爷的血,混着天明的泪,终于完成,而村子里的唢呐声自此再不见盛世。 三爷得了肺癌晚期,他叫天明卖了牛置办一套新家伙,却没想着买些药减缓疼痛,他心心念念的不是自己,是无双镇的唢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唢呐。 三爷病重,在炕上和天明说,我死了给我吹四台就行了。天明哭说着说,师傅,我给你吹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德高望重。 后来文化局局长因为传统文化找到天明,想听一听游家班的唢呐,记录下来,三爷挣扎着说,答应他们,把他们都叫回来。 那是三爷的希望,是老祖宗的希望。 可惜三爷没看到那一天,天明去西安找师兄师弟,他们一个被电锯锯掉了手指,一个在厂里得了咳嗽的病,游家班没能聚能,三爷也没能坚持多久。 那个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还是走了,他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不是给别人听的,可是,他再也吹不了。 百鸟朝凤,敬送亡人。 黄河岸边,天明吹奏的“百鸟朝凤”你听见了吧。 “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 天明还在,无双镇的唢呐还在,老祖宗的东西还在。 很长的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这个故事,这种压抑深重的感觉,深深浅浅的抽泣,它们亡人未归,我们是哭丧的人。“百鸟朝凤”,百鸟和鸣,原本欢快的曲子,此时此情,竟只剩满目悲凉。 “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 这不是一个传承的故事,是一种悲凉的消亡。是一种饱经沧桑后的文明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在时代演进的推动下的消亡。是一种民俗文化,一个民族特色的消亡。 电影的最后,三爷的背影渐行渐远,蓝天青草,一切美好的好像最初模样,而三爷,这个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如若有来生,愿你还将唢呐吹响黄河岸边。 这一曲“百鸟朝凤” 不仅仅是送给三爷,还有电影尚未上映就已长眠的导演和那些不曾被人传承守护就已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这一曲绝唱,奏出多少无奈和眼泪。 看过这样一个影评,“人有三种,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吴天明导演是先知先觉的人,我庆幸后知后觉,同时怜悯那些不知不觉的人。虽然后知后觉,但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那只凤凰,让凤鸟归巢。”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大概很多人同我一样,都在后知后觉,尚好为时不晚,炎黄血脉,传承千古,传统文明,与你共我。 愿终有一日,着我华夏衣冠,兴我炎黄文明,万里疆土共相守。 愿终有一日,百鸟朝凤,凤鸟归巢。 墨书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