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难以接受自己的平庸?

我们为什么难以接受自己的平庸?

2017-10-07    11'50''

主播: 孙彤🍁

153 1

介绍:
“梦想”曾经是一个崇高的词汇,不幸的是,被用滥了。在一个基本拒斥崇高表达的时代里,它流向了平庸,流向了羞于提及。“梦想”本身已经平庸了。 年轻而无所畏惧的时候,你可以体验“无知者无畏”的气壮山河,反正你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你的宏愿早已被他人许下,你的话语已被他人说过。你特立独行,走路脚底生风。听不进劝说,于是会走进“林中两条小路中人迹罕至的那一条”。结果,人口基数太大,人迹罕至的那一条人也很多,两条路上都堵满了人。 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惨绝人寰的战争,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绝望,没有经历过能够书写和纪念的痛苦。我们正在经历的,只是消费时代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广告,只是日复一日自我价值的叩问,无聊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及在现实与理想的鸿沟之上怀疑自己是否平庸。 我们并非生来如此。在我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平庸的种子尚未种下。恰恰相反,我们的头脑中长期占据着截然相反的理念灌输:宏图远志和英雄梦想。正是这两种观念灌输,让我们从小视伟人或圣人为神明,将梦想在语言上简化为“科学家”或“政治家”。尽管二三十年已经过去,这部分的记忆依然清晰。 我们的教材里,写满了成功者的宣言和对英雄主义教条式的赞美。毫无疑问,这些伟大的人物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了不起的痕迹,他们有的确立了改变整个国家的法案,有的创造出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发明,有的留下一本皇皇巨著在死后仍被人传颂,有的不顾个人安危拯救危亡之中的民族。他们或智慧,或努力,或坚韧,或勇气非凡,而在学习他们事迹的同时,世界观尚且模糊的我们早已构建出一种近乎真实的想象: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也会通过智慧、努力、坚韧和勇气书写自己的传奇故事。 在一个人人都想成功的时代,整个社会的话语体系都是搭建在“成功”二字之上的。成功的创业者、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作家、成功的人生。无论是媒体、图书,还是教育、讲座,都和“对成功的强烈欲望”密不可分。 想起来很久之前在作业里看到港中大校长沈祖尧先生的一段话:“我想你们应该有耳闻过,我以前写给毕业生的人言辞,我希望他们能“不枉此生”。“不枉此生”并不是说他们要赚很多钱才是不枉此生,而是希望他们能做一个开心的人。所谓开心的人,我想应该是哪怕在最简朴的生活里面都会有满足感,应该要谦虚的听取意见,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而非拿了别人的利益去满足自己的私欲,我觉得这是读书人应该有的风骨。”其实我并不觉得,成功是可以被定义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态,都在发出自己的光芒,那平庸又如何能定义呢?只希望社会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也希望在做出人生选择的时候,少一点来自他人眼光的压力,多一点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向往。那个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路人甲,也是他小小世界里的独一无二。
上一期: 我的人生挣扎
下一期: 秋风起兮白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