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他的歌,但是你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吗?

你一定听过他的歌,但是你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吗?

2017-07-18    09'39''

主播: 文小话

182 10

介绍:
  对于大部分80后、90后,甚至00后来说,周杰伦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是我们青春里无可取代的歌手,陪我们走过考场、走过初恋,走过青春……   在周杰伦的歌曲中,除了嘻哈、蓝调等多元的音乐元素,最鲜明的特点要属中国风,引领了新一轮流行音乐潮流。而说起周杰伦的中国风系列歌曲,自然绕不过一个著名职业作词人——方文山,今天路遥就带您走近这位著名的作词人。   方文山出生于台湾花莲县一个普通家庭,学生时代的他成绩平平,唯有作文突出,往往老师出完题目,三两下就能交稿,而且文采斐然。   高中读完后由于成绩不理想,没能考上大学。只有私立职高学历的他从事过许多平凡的工作,送报员、物流员、服务员……最后一份工作则是安装防盗系统的工人,每天头顶安全帽,手拎电钻,在尘土瓦砾中汗流浃背地工作。   在平凡得有些庸碌的生活中,他慢慢发掘自己的兴趣,开始大量读书,勤勉笔耕,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工作时,他常带上本子和笔,想到一个佳句就赶紧记下来。然后方文山渐渐地开始独立创作歌词,他甚至还跑去上编剧班,学场面调度、蒙太奇剪接等,这些技术让他后来写的词更具画面感,像在铺陈一部电影……   就这样边工作边学习边创作,他积累了200多首歌词,从里面精心挑选出100首装订成册,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投寄给台湾大大小小100个唱片公司,结果被联络的几率只有1%。但是,这1%已经弥足珍贵,它就是他的100%。   1997年7月7日凌晨,突然有人打电话给他,对方自称是吴宗宪,这名字太如雷贯耳,方文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放下电话,他的心还跳得厉害。方文山带上自己的作品去见吴宗宪,临行前,他去买了一张吴宗宪的专辑——找他签个名。   方文山从出道至成名总共遇上了两次最佳的机遇:第一次就是被吴宗宪发掘,成为专职的作词人;另外一次就是遇上周杰伦,成为一对优势互补的黄金搭档。   随着周杰伦专辑的热销,方文山逐渐为大众所知,2001年因创作周杰伦首张专辑《JAY》中的《娘子》,被提名第12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   “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   当初谁也没想到曾屡次被否定的两个年轻人会有如此光彩夺目的今天!   也许正是执着的心态成就了他们。   2003年创作的歌曲《东风破》是中国风“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的开山之作。“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游离的吟唱,略带绝望的意境,复古的怀旧风,把我们带进了深深的古韵之中。   方文山曾说过:“我很喜欢中国风的作品,喜欢底蕴厚重的文字,我想借歌词的形式表达汉字的珍贵和屹立千年而历久弥新的特性。”   方文山最擅长用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意手法塑造歌词意境,我们总是不知不觉被他带入那个境界。《烟花易冷》中有“三等”: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兰亭序》中有“三怨”: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青花瓷》中有“三惹”: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你。   方文山善用意象与蒙太奇手法,使歌词不再平铺直叙,他创作的歌词犹如一部电影,充满了跳跃的词句,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思维空间,给人一种立体的震撼。方文山自己也表示这完全得益于电影,他说:“我的歌词不那么平铺直叙,一句句的连结不是那么理所当然,我可以跳接,就像‘印第安老斑鸠,学会开人口,仙人掌怕羞,蜥蜴横着走’,没有必然性的联系,却有一种气氛在里面。”   方文山不止以词曲弘扬“中国风”,在书法文化的推广上,他也是不遗余力,与各界人士交流借鉴,并在歌曲MV中不断融入书法元素,让年轻人喜欢上传统书法艺术,他说“音乐创作是我的工作,对汉字和书法的偏好是我的兴趣。”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书法美,方文山专门制作了一版《天涯过客》书法版MV。书法家陈旭冈将歌词以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四种字体来书写,增添了这首歌的古风之美。直到现在方文山仍会抽空练字,也会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书法作品。我们能看见,在这位中国风词人的背后,有着对汉字满腔的热血与执着。   方文山以浓郁的民族风味、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电影蒙太奇般的文字剪接,把流行音乐带回到古典与历史、怀旧与真挚相融的艺术境地,开创出华语乐坛“中国风”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