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海天之上那场雪的记忆 文/唐正林

第九章 海天之上那场雪的记忆 文/唐正林

2020-08-20    13'32''

主播: 会飞的鱼🍷🌽

343 2

介绍:
. 草原的篇章 唐正林 第八篇 昭君墓前的实感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这是一首传闻为王嫱(昭君)自创弹唱的出塞怨词,充满着一种凄苦和哀怨的情绪。      王昭君被选出塞和亲,对她本人来说,是悲而不是喜,从她哀怨的怨词中就能读出。从富庶的中原,到不毛之地的朔北塞外去,残酷的自然环境,谁愿意?所以我不明白汉书:昭君“自愿请行”之述;但宫中千年之事,谁能说得清楚? 王昭君作为汉元帝后宫的一名待诏、宫中成百上千宫女中的一员,汉元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的要求,将其嫁了过去,本来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书特书的。但两千多年来,诗词文章戏曲电视,把它渲染得极其悲壮,这应该得力于王昭君的美丽和智慧以及“昭君出塞”和亲所产生的深远政治影响和现实的意义。      纵观整部中国古近代史,自夏、商以来,历代帝王,为创、保自己的江山,不惜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牺牲无数生灵,使战事多于安宁。以汉民族为中心的帝王,视同处一疆之土的少数民族为异邦,给予的政治地位极低。这样,征服与反征服战争不断。秦始皇干脆修道长城,把自己圈了起来,把整个东北三省、蒙古地区、新疆、青海、西藏圈在了他的版土之外。但长城之外,土地贫脊,气候恶劣,那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为了生存,要到富庶的中原来抢粮。作为异邦,为了自身的存在,到长城圈内来寻食,也就自然而然。这样,所谓的“边关”就战争不断。中原皇帝聪明,打赢了,就把他们就地管制起来,不让其兴风作浪;看看打不赢了,就满足他们的要求,给银子、给粮食、布匹,送美女,以息事宁人。公元前三十三年的汉元帝,答应将自己的待诏宫女王嫱送去所谓的“异邦匈奴”,自有息事宁人的主观目的。      王昭君作为皇宫众待诏女子之一,在封建社会大男子主义的背景下,其社会地位是极端卑下,决不是象现在的女子那般有地位,恐怕是连发言权都没有的。说她主动自愿出嫁匈奴,是不可能的。说她识见高太牵强了一些。      据内蒙古朋友说,王昭君在和亲的路上曾经多次自杀未遂,所以,在陕西、宁夏、内蒙有好几座昭君墓。 ­      虽然王昭君是悲凉地走出长城要塞,去到荒漠、冰封雪冻的“异邦”的,但其到了“异邦”,发挥的重要作用却是完全可称千秋的。作为美女,她用身体和智慧安抚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父子,使其长期没有了南侵的念头,使得汉匈两族归于和平、友好,边关二十年无战事。王昭君赴藩,为匈奴人塑造了一个高贵、美丽、智慧、勤劳,贤慧的汉民族女子的光辉形象,使匈奴人民近距离了解了汉人;使汉、匈两族真正实现了互相的交流和了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好。所以,昭君出塞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是深远的! 两千年前,在远离中原的漠南蛮荒之地,一座孤坟孤寂地掩隐在凄凄的牧草之中。两千年后,在远离呼和浩特闹市的南郊,在那个叫做贾家营的地方,一座小山似的青冢耸立在旷野之上。时令已是初冬,北国塞上的风雪,好清寒好清寒。阴阴的天,光秃秃的树,寒雪掩盖了静静的田野,凛烈的北风凶猛地肆虐着,连雅雀已找不到温暖的藏身之巢,阴阴的天地间,四顾已无行人。我在这不该出行的日子去拜谒那个远古的女子,体验昭君塞外风雪的实感。触景情生,环境和气氛是那样的凝重,站在昭君墓前,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塞上的风雪,感受到了远古大漠的荒凉,感受到了王昭君风雪出塞的艰辛和不易!我不敢苟同王昭君那浪漫的“自动请行",但我赞美这个纤纤淑女面对苦难的坚毅和刚强,赞美她正视现实,适应残酷环境的勇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力量………     第九篇 海天之上那场 雪的记忆 入冬以后,节气中的小雪、大雪便接踵而来,严寒骤至。地处四川盆地长江岸边的家乡却不象北国那样雪花纷飞、银装素裹。暖国的家乡冬天虽然也是冷,但雪却很稀罕,十年难见一次它的踪迹,所以对于家乡的人们,雪就显得极其珍贵。小寒、大寒时节,偶然的一次雪,那雪也只是在空中飘,而落地就无形迹,落在身上就是水,并且时间也极其短暂,一天半天就完。所以家乡的雪是无影的雪,是没有舞姿的雪,也就是没有灵魂的雪! 雪,因为它于我的少见,所以我很喜欢它。每次偶然的相遇,在特定的环境,都凝着经历的特殊气氛,所以总是让我刻骨般地铭于心,隐隐在心灵深处…… 记忆犹新的,是2004年10月29日内蒙古哈素海的雪。时空虽也久远,但海天之上那朵朵梅花雪飘在琼台楼阁和茫茫海上的景致,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曾在静夜中自忖:我为什么要永远记住一个哈素海之行?其实那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黄昏,海天皆白,世界包裹在一片银色之中。真的是那洁美的雪景让我记忆犹新吗?那亭亭玉立的蒙古女孩乌兰其格为什么也总是在那瑞雪飘洒中晃荡呢?…… 哈素海的雪,于我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初冬遥远的异乡内蒙古,那天我正为采购一千吨水泥忙碌。跑遍了整个呼和浩特市所有的水泥厂,都缺货。在我几近绝望的时候,乌兰其格出现了。是朋友宝音给我介绍的,说他的朋友乌兰其格有一个哥哥在土左旗水泥厂作厂长。 当我在察素齐聚缘大酒店找到乌兰其格时,作为酒店大堂经理,她正在为接待业务忙碌着。那身蒙古族服饰,穿在她那颀长苗条的身上,显得是那样的得体; 那独特的齐耳短发、红润的脸颊。不说假话,真的让人有些感觉! 我们找到了乌兰其格的哥哥巴雅尔厂长,他也很犯愁。这让我的心象这初冬的天气一样骤寒。还好,热心的巴雅尔厂长与呼和浩特金川水泥厂取得了联系,那里刚好有一千吨签了合同待发的水泥,因为入冬对方工期延缓,暂时不用。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你不知道那一刻我是多么的欣喜若狂! 乌兰其格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我给了她一千元酬谢金,她坚决拒绝了,却很乐意应邀共进一次餐,并建议去二十公里外的哈素海,那里美景美餐。 我的欣喜的心情,让我忘记了寒冷。我突然注意到了雪,注意到了这初冬的哈素海的雪。我们站在湖中心长长的廊桥上,身受着那飘洒的雪的梅花朵,眼观着那浩渺的茫茫海天、那海天中错落有致的琼台楼阁,那是一种置身于神仙景的感觉。我的脑海幻化出了腾格尔的《天堂》,这样的美景是名符其实的天堂! 乌兰其格很惊异于我的歌唱。于是一首《鸿雁》如天籁般在我身边响起:“……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草原上北风寒……” 乌兰其格的歌声婉转、辽远、悠长,然而那歌声里却夹杂着一些苍凉甚至伤感!乌兰其格唱完了三段,就没有了言语,我突然注意到了她脸上的泪珠,这让我很吃惊。 哈素海的雪,密密的,落在我们的头上、身上,覆盖了一层白。在这海天之上,乌兰其格讲了察素齐聚缘大酒店那个从四川眉山来的年轻帅气的大厨师。那厨师三个月前患了肝炎。在他情绪低落极需要安抚的时候,她却因为对病魔的恐惧,无意中心直口快地说了一句让他感觉伤感的话。那厨师回了四川,从此没有了音讯。虽然乌兰其格打了无数次电话、并且亲自去了四川,但他犹如石沉大海,永远消失在了她的世界之外…… 乌兰其格委托我办一件事,就是为她打听那大厨师的讯息。她说她隔天就要离开察素齐,回呼伦贝尔盟去了,只有在家乡那大草原的怀抱,她的心伤才能得到痊愈。 7年了,我南来北往为生计疲于奔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乌兰其格的委托,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个永远的内疚,哈素海那美丽而浪漫,却又伤感的雪也永远进入了我的记忆之中!隐在了我心灵的深处! ………… 又记: 我从2003年8月去内蒙古,到2008年春节回四川。断断续续在内蒙古工作、生活6年。期间,我结识了很多蒙古族朋友,他们性格粗犷、豪爽、心直口快,我感觉他们都很可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他们已经没有了联系,逐渐逐渐地淡忘了。但是,我对乌兰其格却总有着深深的记忆,是因为她曾经帮了我的大忙,我心存感恩;没有完成她的委托,永远是我的心病。 2017年7月,在成都天府新区美丽的兴隆湖畔,我终于见到了那个眉山的大厨师,是我公司双流分公司的一位同事帮忙找到的。 肖勇明(化名),41岁,一米七二的个头,端正的五官、黝黑的脸膛、结实魁悟的身体,说话语沉,不善言词。承包天府新区兴隆湖梓州大道南延线道路工程。肖勇明说: 2004年从内蒙回川,花一年时间两万元钱治好了肝炎。2006年经姨父介绍受聘到重庆绕城高速路收费站工作,2008年因为五元钱的差错被解雇。他说他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打击:04年算一次;08年算一次。五元钱差错应该是找补的原因,但被女班长无限放大。女班长长相平庸,性格怪异,他对她没有半点爱意。但女班长却锲而不舍地追了他一年,最后终于绝望,由爱生恨……… 我已经没有了乌兰其格的电话,问了几个内蒙古回来的朋友也不知道。算来,乌兰其格今年38岁,可能早已相夫生子。肖勇明说,再寻找已经没有了意义!我终于可以为我的《海天之上那场雪的记忆》划上句号了。但是,哈素海那美丽、浪漫而又伤感的雪,却始终是我难以忘怀的永远的记忆;没有寻到乌兰其格的讯息,成了我终身无法抹去的心灵深处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