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潮讲者黄少滢:一个闯世界的潮州工科女

听潮讲者黄少滢:一个闯世界的潮州工科女

2014-02-17    20'57''

主播: 听潮HearTide

742 26

介绍:
她是潮州工科女博士,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完成了她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又在香港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计算电磁学和核磁共振方面的电磁场研究。 现场语录摘选: 记录/达达 摄影/丁铨 除了做研究和教书,我喜欢慢跑,旅游,读书,登山。 我和工程的故事,是电磁波控制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联系起来的。 本科的毕业设计,老师让我设计无线射频识别天线。我发现天线形状改变,性能会相应改变非常大。我顺利完成设计。可是一直疑问,为什么形状改变会带来性能改变? 做毕业设计的时候,跟小学同学说我在设计这种天线。我说微波天线。他说那是微波炉。他说看起来很像做饭的炒菜铲,所以你就是个厨师。 本科毕业之后,我发现对这个问题有浓厚兴趣。就决定读硕士。我设计了不错的微波器件,发表论文。在别人看来,我很不错了。可是,其实我对设计原理并不是很有把握。当时学校邀请我继续读博士,可是我拒绝了,我说我不要做一个一问三不知的博士,所以,06年我开始攻读博士。 当时我列出了一个名单,就是研究这个问题最好的学校。我联系了孔金瓯教授。当时有另一个教授,阴差阳错,我把我的邮件发给另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帮我转发抄送给孔金瓯教授。我就进入了研究所。 那里的氛围很奇怪,大家都傻傻的,只会做研究。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的室友陈小卉。我们当时是非常好的室友。她告诉我她去世界银行实习。她说,我在那里遇到一个潮汕女孩子。她也喝功夫茶。你想像一下,她认识的中国人都是潮州女孩子,所以以为潮州女孩子都来了美国。 我回去新加坡完成我的博士论文,拿到学位。我还是对那个问题没有把握,所以又去了香港大学,跟周永祖教授学习。周老师是电磁学的大师。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个博士后。知识得到深入,参与了开发大型电磁学的算法。 算法很难,需要物理数学计算机的知识。对于我这个刚刚起步的科研工作者,这意味着很不利,资金会进入商业,而不是学习。我回到学校进入核磁共振的研究小组。 做这个核磁共振领域的人,大多数都没有完善的电磁学的知识。所以我找到了自己做科研的新的平台。 去年我将核磁共振这个项目带回新加坡。我做的事情,就是便携式核磁共振仪。现在的核磁共振需要两间房。这在战争中救护车上都不能使用。而且设备是3、5百万的美元的价格。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老年痴呆症,可以在早期就测试出来。 我们要让这个核磁共振仪器,可移动,价格是一两万美元就可以。让百分之十的富人可以享受到的好处,百分之九十的穷人也可以享受到。 关于女生在职场:女生从想要组建家庭到生小孩,可能是15年。所以,这段期间,你对机会总是犹豫,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想不清楚,那对女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女生不要太早放弃机会。如果你在机会面前一直犹豫。就会错过太多。 我问过很多女博士,为什么你要读博士。他们总是告诉我,是父母让她来读书的。我希望他们是自己选择的。如果读博士,是要从事科学研究的。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父母喜欢的事情。 乔布斯说,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应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 我想我们可以开始想,为潮州,为周围的人,为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做点什么。 听潮网站:www.hear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