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散曲(文/宁小龄)

扬州散曲(文/宁小龄)

2019-06-24    12'24''

主播: 在水一方🌷🎂

220 0

介绍:
扬州散曲 文/宁小龄 编者按 2016年11月,由扬州首倡并率先实践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写入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这标志着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 今年5月,参加“走进江淮生态大走廊”采风活动的中国作家采风团来到扬州,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采风。其间,采风团作家们走进个园、何园,触摸城市的文化记忆;走进江都、高邮,感受扬州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作家们扬州行之所见所得所感所思,已由《人民文学》第10月期刊登面世。 ■宁小龄(作者系原《人民文学》副主编) 再去扬州,阳历五月,没赶上最好的季节。 这几年,因为公务,年年都在烟花三月去一趟扬州。 在我心里,扬州是一座值得反复流连的城市,非常宜居,房价至今也没有到北上广那般疯狂令人望而却步。一进入扬州,清风、明月、运河、长巷、亭台、楼阁、老宅都透着厚重的历史与当下的舒缓与清爽。这就是江南扬州的慢生活——从北京到镇江,再驱车进入这个城市,不用再像北京上班那样匆忙,那样急不可待,那样人贴人肉粘肉地挤地铁。扬州能让我自然放慢脚步,从长乐客栈附近下车,等看到熟悉的“水包皮”或“皮包水”的醒目的招牌,闻到临街各种小吃的香味,我的整个身心便骤然放松。   扬州,无论是春夏秋冬,不管是在宽阔的车水马龙的史可法路,或是在瘦西湖畔一隅的某个幽静的月夜,或是在迷宫一般灰墙矗立的卢氏老宅的狭长小径上,或是走在古香古色的东关街上,随便在某个不知名的瘦窄的小巷里驻留、张望,都可以领略、端详到扬州的过往与当今。 在我眼里,扬州是一座百看不厌的城市,可以去竹子茂密的个园、中西结合的何园、高墙深巷的卢氏老宅、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故居,以及高邮城外的泰山庙、建成不久的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学馆。 扬州有丰富的个性,犹如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它给我们提供了多个观察这座城市的视角:有风骨,也有血性;有温婉,也有柔情;有市井民风,也有精致生活——扬州人可以面对清军铁骑,以死抗争,清军十日封刀,扬州城内血流成河,八十万人丧命,尚不包括落井投河、闭户自焚自缢之人。生于扬州的朱自清,晚年之际,家中无米,他可以在病榻上拒领美国人发放的救济粮。他的骨气,他的倔强,让后人唏嘘不已,但他的笔下却可以描写含蓄蕴藉的父亲的背影,又可以书写心静如水、天地澄明的荷塘月色。扬州人不善挥舞短剑长刀,但他们在淮扬菜上的精致讲究之一,就是在刀法上的炉火纯青。一块嫩豆腐,扬州人可以做足文章,手起刀落,豆腐先是成片,然后再成丝,浸泡在水里,晶莹剔透。扬州人喜欢水,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是形容扬州人早晚两个生活场景:早晨,慕名而去的食客到著名的冶春茶社必吃大汤包,会吃者,用吸管插入包子,轻嘬慢吸,里面是一汪浓郁的肉汁;入夜,人们将疲惫的身体送到温暖的水里,浸泡,搓澡,修脚——小小的修脚刀,竟然让扬州人走南闯北,即使在北京,犄角旮旯里的一个修脚小店也大言不惭地祭出“扬州修脚”的旗号。 扬州无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空气中永远氤氲着若有若无的水汽。在此漫步,不经意间,在某个路段或某个街区一侧,就流淌着一条小河,数米宽,没有水声,没有浪花,没有舟楫,平静,干净,清澈——扬州河多,桥也多,是什么河,叫什么桥,记不住。懵懂间,看见一座,驱车眨眼间又看见一座,都是现代造型,凌空飞架,四周却是一片绿树掩映的民居。然而,在这城市的最醒目最值得流连的当然是瘦西湖——瘦,是与体态丰腴的西湖相比,论面积,论名胜,论浩渺,西湖永远是大姐大。但在扬州,瘦西湖的身段是婀娜娇小的,其形其状,如同百姓家造型别致的盆景,宛转,绰约,端庄,她从这个街区走出,又从另一个地方逶迤,在月光下在绿树间涵养着或大或小的一片湖。 水是扬州的血脉,历朝历代,扬州的繁荣都得益于它拥有得天独厚浩浩荡荡的水。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金戈铁马,虽然没能最终征服越国,但他最大功绩是率领民众在邗城之外挖凿了一条引入长江与淮河的河道——邗沟。这是夫差最有气魄的举动,在连年征战中,他苦于交通的原始与闭塞,于是他带领吴国百姓开凿了这条名扬天下的古河道。这条绵延的邗沟,是古运河的前身——人们记载在册,同时也感叹,当年的夫差,怎么也没想到,当年挖出的这条普通的河沟,在日后竟然成为汪洋恣肆、纵贯千里的京杭大运河。 三年前,我有幸游了一段京杭大运河,从杭州附近乘舟,顺河而下,到富阳登陆。那一天下着绵绵春雨,烟雨朦胧,水汽氤氲,河面如练。在重庆长大的我,从小最熟悉的就是离家很近的长江。每日凭窗可以眺望江水的清浊,夏丰腴,冬枯瘦;入夜,灯火与日月同辉,游船与货船竞渡。以往对大海,对长江,对黄河,有清晰的认识与体验,但对大运河却毫无任何感觉。现在游走在大运河上,没料到大运河竟然是如此浩渺、开阔、绵长,其宽阔与壮观,绝不输于它的母亲——长江与淮河。 毫无疑问——过去,扬州是大运河的第一城,是大运河的发祥地;现在,扬州是江淮生态大走廊,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它将众多的河流与湖泊揽于一身,然后一路摇曳、逶迤进入到北京。 在我的杯里,我相信,肯定就有千里之外扬州的一滴水。
上一期: 试录
下一期: 扬州散曲文/宁小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