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

2019-09-17    07'00''

主播: NightReads

132 0

介绍:
设备运行管理 1、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追求设备功能、状态、精度良好,满足产品工艺技术需求;追求设备事故为零、可开动率最大;追求维修成本领先、综合效益最大。 2、 设备管理的八字方针:“紧固、润滑、调整、清洁”。 3、 点检是指对设备功能状态控制点按照标准、计划并运用专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查监测、找出劣化趋势、发现隐患、确定缺陷、及时采取对策,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 4、 日常点检是指为了保证点检的有效性,特规定异音、异味、外观、温度、液位、灰尘、松动、变形、泄漏、指示灯等较易通过五感进行点检的项目为日常点检项目,即每个工作日,点检人员的必检项目,检查完成后对于异常结果要在系统做好记录,对于有隐患未记录的视为漏检。 5、 精密点检也称为状态监测和状态诊断。由专业点检员运用专业仪器、仪表对设备的状态精度或在线或离线进行测试和诊断分析,量化地确定设备状态理化指标劣化倾向,并提出解决方案的点检行为。 6、 五感点检方法:眼看、耳听、触摸、鼻嗅。 7、 特殊仪器点检方法:点温仪、测振仪、电压表、电流表、测速表、千分尺等。 8、 点检十大要素: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油脂状态、异音、振动、龟裂、磨损、松弛。 9、 定修:根据点检所确立的设备状态、精度劣化项目,遵照上下工序生产平衡的原则,按照维修技术标准、定修作业流程对生产主作业线 实施短期、定法、定工时的计划停机维修。 10、 维修项目种类:时候维修、预防维修、预知维修、改良维修。 11、 事后维修: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是要减少的维修项目。 12、 预防维修:为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定期对设备采取的预防性维修行为。 13、 预知维修: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 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 14、 改良维修:改良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原设计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改善人的劳动环境,减轻人的劳动强度。 15、 四大标准是指《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维修作业标准》,这四项中,核心基础是《维修技术标准》。 16、 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事故分为生产、质量、设备、安全、环保、火灾和能源七类事故。 17、 生产事故:由于计划、组织、指挥、操作原因造成主体生产线中断、生产线停产等事件。 18、 质量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不包括技术开发类试验项目试验过程中技术能 力不足的原因)产生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或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事故。 19、 设备事故:正式投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零部件、构件损坏使生产中断,由于设备原因造成能源供应中断以及由于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断 裂、倒塌、歪扭等损坏造成生产中断等事件。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建筑物、构筑物损坏使生产中断不列为设备事故。 20、 安全事故: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或职业病)、 急性中毒事件。 21、 环保事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超标排放、所属区域现场 脏乱等问题,导致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厂容厂貌受到破坏,给公司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事件。 22、 火灾事故:存在火灾隐患或燃烧失去控制,造成或可能造成生产中断和设备、财产、人身损害的事件。 23、 能源事故:是指由于余热余能非计划停收,能源异常放散,以及其他原因造成能源损失的事件。 24、 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