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真正的风水在哪里

03 真正的风水在哪里

2017-11-11    38'35''

主播: 品读群书治要

269 12

介绍: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上记载:鲁国的国君来向孔老夫子请教,他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一件不吉祥的事,这件事到底可信还是不可信呢?”孔老夫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孔老夫子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但是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那么哪五种不吉祥的事呢?他下面就说:损人而自益,身之不详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损人利己,损害别人的利益来利益自己,自私自利。那你就跟别人结下了怨仇,久而久之,他也会想方设法的找机会来报复你。所以怎么能够说损人利己呢?所以损人根本利益不到自己。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地帮助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助人为乐,广结善缘。那么当我们自己有问题,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 中国人不是有一句话吗,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实际上这一句话应该怎么样正确理解呢,如果人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修养而去努力的话,这个才会天诛地灭。而不是说你不自私自利天会诛杀你,地会灭你。这样就完全错误了。 所以我们现在对圣贤经典上的很多话,都是错误的理解。比如说还有一句话说:人定胜天。我们现在人把这个定解释为一定了。说人一定能够战胜天,战胜自然。但是我们想一想,自然界一个地震,一个洪水,我们就无能为力,手足无措了。我们怎么能够胜天呢?那么这个定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定,就是《大学》上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个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戒定慧的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人心能够定下来,才能够超出天命,超出这个自然的这种命运的拘束。所以我们现在错误地理解了圣贤教诲。把这些错误的理念再运用到社会生活工作中,就引起了很多的弊端。 那么第二呢,弃老而取幼,家之不详也。古人他用一棵大树来比喻父母和儿女的关系,这棵树的果实是孩子,这棵树的树干是孩子的父母,而这棵树的树根是孩子的祖父母,爷爷奶奶。意思是说,我们希望这个果实长得硕果累累,非常的丰盛。请问我们应该把水,把养分浇在哪里?我们应该把养分浇在根上,这样才能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所做的是什么呢?把这个养分直接放在了果实上。结果这个果实吸收不了,反而都腐烂了,这个就是弃老而取幼,家之不详也。为什么不祥呢,因为把孩子培养成小公主小皇帝,这个家没有后继的人才,所以就破败了。这个是家庭的不吉祥。 第三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详也。也就是说把贤德的人都放任了,疏远了不去任用,而任用的都是不贤德的人,结果这个国家就不吉祥了。 第四,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详也。上了年纪的人,有经验的人不愿意去教导,为什么呢,因为年轻人都傲慢了,瞧不起老年人,认为他们那一套都过时了。不愿意虚心向老人去请教。这是社会风气的不吉祥。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越来越深,把老祖宗的东西,都作为封建糟粕来无情地批判、践踏。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我们现在出现了儿女不孝父母,甚至儿女杀害父母。兄弟相残,兄弟之间为了一点点财产,就吵上了法庭,彼此不相让。夫妇同床异梦,没有亲爱。没有情意,恩义道义。朋友没有信用,朋友之间相交往都互相欺骗。没有诚实守信。那么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伦理道德的教育所导致的。 最后一点,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详也。圣贤人,有德行的人,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都隐居起来了,为什么隐居起来了呢?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如果我有机会可以为国家服务的话,那我就用自己的所学所能,来兼济天下,为民造福。为国家治理做出贡献。那为什么他要隐居,因为没有人认识到他的德学,没有人赏识他,重用他,所以他不得已,就退则独善其身。所以他不愿意同流合污。 最后孔老夫子还强调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而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那么从这一个故事中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耳觅,感无不通。人的福分从哪里来的呢?不在于你风水的好坏。中国人有句话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什么意思呢,一个有福德的人,他所选择的居住场所,自然山清水秀,环境也特别的优美。这叫福人居福地。那么即使开始是他所居住的这个地方,风水不是很好,但是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时间,这个地方的风水也就变好了。而那风水宝地呢,一定是有福德的人才能够居住。 古人他强调的是: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他把人的福用大地,田地来比喻。那我们这个田地,怎么样才能够丰收呢?最好的,回馈最丰厚的“田地”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恩田”第二就是“敬田”,第三就是“悲田”。所以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德行,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恩田”。如果一个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他就是在给自己培福,他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第二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就看这个人有没有恭敬心。在《论语》上,孔老夫子对他的弟子曾经说:他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里呢?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一个君子人对每一个人都很恭敬,为人处世能看到对方的需要,而且还彬彬有礼,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他的兄弟姐妹。 所以你看这个“敬”非常地重要, 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提倡,大家要学《弟子规》呢?《弟子规》就是最起码的礼仪,礼的本质就是恭敬。所以曲礼曰:毋不敬,那就是要求我们要一切恭敬,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从敬父母敬兄弟,然后敬朋友,再推及到敬事敬人。所以整篇弟子规它离不开一个敬字。孔老夫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如果没有学礼,不懂得最起码的礼仪要求,他走到哪里都是处处成障。人际关系都处不好,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出去工作,可能不到一个月,他就很不满意,甚至把老板给开除了,自己不再去工作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学习最起码的礼,没有去力行弟子规。那么这个是告诉我们,恭敬之心培养的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那我们看孔老夫子一生,他所力行的就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他做到了温良、善良、恭敬、简朴、礼让。而孔老夫子的后人,也都秉持了孔老夫子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思想。所以孔老夫子的后人,一直承传到今天,保持了八十多代,两千多年而不衰。所以我们和孔子后人接触,确实能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一般人不具备的品质。那么这个也是家风的承传。 第三就是“悲田”,这个悲,就是慈悲的悲,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个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什么叫同情心呢?就是和别人有同样情感的心。而这个同情心是我们本性之中,本有的天性。比如说在幼儿园,很多的阿姨都有体会,说两个孩子在奔跑,一个孩子在追另一个孩子,结果前面的孩子跌倒了,这个孩子还没有哭,但是后面的孩子,她就哇哇的哭起来了,为什么她会哭呢?因为她对前面的孩子的那种疼痛感同身受。他感受到了伙伴的那种痛苦,所以她就哭起来了,这叫同情心。这个是人的本能,不用人去教导。但是我们的家长老师教育引导错误了,他说那是别人跌倒和你有什么关系呀。不用哭,不用哭,跟咱们没有关系。结果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同情心就越来越差了。觉得他是他,我是我。他的苦痛和我没有关系。所以就越来越变得麻木不仁,对别人的苦痛漠不关心了 所以这个“悲田”,一个人有慈悲心,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对别人的苦痛,要发自内心地表示同情,感同身受。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你只有这种同情心还不够,你还要做出具体的行动。给以救助,拔人于苦。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了,这才叫有悲心。 中国古人有句话说“仁者寿”,有仁爱之心的人,因为他的心情很好,所以也健康长寿。所以你看“福田靠心耕”,人的福分从哪里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都是我们的善心所培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