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 【小魔女夜谈】之探寻神秘东方魔术界的活化石

vol.5 【小魔女夜谈】之探寻神秘东方魔术界的活化石

2017-10-19    06'05''

主播: 超凡魔术师

465 1

介绍:
晚上好!现在您所收听到的是【小魔女夜谈】,我是小魔女Momo! 第一期《超凡魔术师》上周已经和大家见面了,不知道大家看过了没有。 Momo也第一时间先睹为快了,看到郭皓炜和李泽邦的终极对决时,Momo也和冰冰大美女一样感到难以抉择,恨不得弃权!不干了! 嘛,但是为了这么精彩的节目和这么多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Momo还是决定要牢牢抱住电视机不撒手的~ 在上期节目中魔术解说员邓男子经常提到一个词:中国古彩戏法,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Momo一样留心到了呢? 中国古彩戏法的表演者的颜值是有一定要求的呢!要求之高也许像李泽邦、奚齐月那样的帅哥美女都达不到呢! 表演中国古彩戏法,一般要求身高一米八左右,同时头大脸阔,肩宽身瘦。这是为什么呢?且听Momo给大家慢慢道来。 魔术在中国古称幻术、戏法,中国的魔术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8年,西汉武帝刘彻举行了以“鱼龙曼延”和“百戏”为主的表演招待外国使臣。 而“鱼龙曼延”指的就是魔术,而“百戏”指的是歌舞杂技。我国曲艺文化之乡天津就有一档跨时14年的曲艺、魔术、杂技类节目名为《鱼龙百戏》就是脱胎于这两个词。 自南宋以来这种表演形式在杭州的瓦舍、街头,以及喜庆的堂会繁荣发展,表演内容也大多遵循中国汉族的民俗,带有庆贺吉祥的寓意,所以节目名称有类似:吉庆有余,瓶升三戟,也就是平升三级的谐音等等。“瓦舍”呢,指的是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会出现的固定娱乐场所。这些地方大家现在可能也很熟悉哦,比如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玄妙观、北京天桥、天津的“三不管”。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当时非常著名的戏法艺人群体,比如南宋时期的“云机社”。 中国古代戏法艺术的传承和“古彩戏法”这一命名都要感谢中国魔术鼻祖穆派魔术传人杨小亭大师,他结合宫廷戏法和民间戏法创作出的作品《古彩十八件》等系列戏法节目十分出彩,享誉世界,因而才有了“古彩戏法”这一叫法。 古彩戏法的表演非常遵循传统,衣着长袍大褂表演,表演前必须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盖布里外都让观众看过,戏法必须可被四面围观而不能失托,这一点是舞台化表演的现代西方魔术无可比拟的。 为什么一定要衣着长袍大褂呢? 因为所有的秘密都隐藏在那里面呀,道具如鱼缸、瓷碗、花瓶、火盆等都要全部带在身上!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表演中国古彩戏法,一般要求身高一米八左右,同时头大脸阔,肩宽身瘦了。因为只有这样,带在身上的彩物才能协调而不显臃肿。 可仅仅有这样的身体条件还是不够的。表演中国古彩戏法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观看古彩戏法,从演员登台亮相到舞台中央站定这几步走中就足见其真功夫,步履是否轻盈,神态是否自若都是演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习的成果。而要想看演员的水平有多高,实物出多少是一大标志。二十几件彩物品,除灯笼、花盆等属软物件,其余的如大碗水、一套缸、火盆、七星盘都是硬件实物。演员要在眨眼间,在上千观众的注目下做到一抖一搭、毯到物出,难度可想而知,比腰精细,比小腿高的玻璃塔藏在身上,不露破绽,出手利落不拖泥带水,仅这一点没有扎实功底就难以办到。 从古到今,戏法不仅丰富了宫廷、民间的娱乐生活,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还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仙人摘豆》、《九连环》、《海底捞沙》这些具有东方特色的魔术流传到国外后都被奉为经典,成为许多国外魔术师的保留节目。中国古典戏法中的一些要素中的科学原理也成为了如今外国魔术中表演形式和套路的源头。 在时间的长河里,古彩戏法的光辉岁月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许多节目几乎失传。今天的观众们往往要从相声表演中才能耳闻《珍珠倒卷帘》、《口吐莲花》等神乎其技的戏法段落。如今,新一代的中国魔术师们在《超凡魔术师》的舞台上重新唤醒一个个古彩戏法的元素,也让观众们对这门我们自己的魔术艺术再一次充满了好奇。也许有一天,我们会重新发掘,并在舞台上复原这些古彩戏法,让这东方的魔力不再只是传说,也让我们自己的魔术,再一次风靡世界。 我是小魔女Momo。江苏卫视《金立M7•超凡魔术师》,每周五晚22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