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俗子打不开的心结(下)

凡夫俗子打不开的心结(下)

2017-10-26    33'50''

主播: 紫杉fm

55 5

介绍:
是的。 如你所知,这期节目和上一期一样,本不叫这个名字。 是的。 这两期节目,而今叫“凡夫俗子打不开的心结”。 谁没有呢? 最近时常在往回看,回想起多年前第一次走上讲台,台下一个个比我年轻不了多少的眼睛,亮晶晶,让人感动而慌张。 做老师久了,人容易疲惫,身心俱疲。 疲惫的时候就容易忽视,或者假装看不见,台下那一个个本该亮晶晶,却是暗淡淡的眼睛----我真的无法对所有人负责。 可是,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眼睛暗淡淡了呢? 我知道,有许多原因:因为生活的现实,因为未来的迷茫,因为----发现自己能改变的其实很少----除了自己----而自己,都变了,还有什么是可以坚持,值得坚持的? 看过一份报告,而今的大学生,对于身份的焦虑尤其严重。 在这种焦虑之下,一个人要想保持亮晶晶的眼睛,很难。 当大学生的眼睛普遍都不再亮晶晶的时候,这个时代,应该是出了问题的。 然而,愿意、敢于承认的人,少之又少。 我只有,看着讲台下面暗淡淡的眼神,将自己的脸烧到红通通。 我知道,我能做的很少。 惟其如此,我更需要坚持。 当然,我也经常焦虑:和所有人一样,为我的身份,为我的未来,为我的情绪,为我存在的意义焦虑。 还好,我有信仰。 我相信,人之为人,是有原因,有使命的。 我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时代,我甚至无法选择自己前行的方向,但我可以,带着我的焦虑,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 越来越理解孔子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否则,人生,还有什么必要呢? ------------------------------------------------轶伦和紫杉的分界线 罗兰·巴特描述过他认为的理想生活状态是:“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可以读书、写作,和朋友交往。喝酒、听音乐”。听上去很美,不是吗?但是,我觉得这种生活在这个时代很难实现。你要没有可以依靠的背景,要想有钱有权,你必然闲不下来。正如那句话说的:你能够气定神闲、悠然自若的诗意生活,那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且,钱多钱少,权力大小,很少人是有自制力的;再者说,名利场上,不进则退。另外,有钱有权就不需要求得身份的认同了么?普天之下,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自信。所以,真的是闲不下来。换个角度看,肉身闲下来,精神上就不焦虑了么?就不要获得外界的认同了么?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容易诱发焦虑症的时代。对焦虑感最直白的描述莫过于李宗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写下的那句歌词:“在爱情中痛苦,在名利中追逐”。他在写自己,也在写众生。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容易产生焦虑感的人。年轻时为情所困,是因为有不被另一个人认可、接受的焦虑;成年以后,各种压力纷至沓来,让人疲于应付。以前我总觉得可能只有我这么累,后来才发现我真是高看自己了。我的烦恼、焦虑都特别普通,因为我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后来,在读到德波顿的这本《身份的焦虑》时,有了共鸣,也看到了希望。 但实事求是地讲,这本书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掉焦虑。因为身份的焦虑产生于对他人认同的需求。就好像你的眼前有一座山,这本书可以指出几条绕过这座大山的小路,但是它没法告诉你怎么开挖掘机,把山移走。在克服焦虑感、躲避焦虑感的路上,需要的是持续的行动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向内修行去提升智慧、开阔心胸;向外寻求可以让我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的寄托。 古今中外的圣贤并非不会为身份而焦虑,阿兰·德波顿也不见得就超然世外。只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有方向有目标,知道向死而生,清楚往什么地方努力修行。纵使达不到,却始终在靠近。愿你在与身份的焦虑的交战中,也能赢上几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