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作者:王文英;朗读:琪琪

《生活的艺术》作者:王文英;朗读:琪琪

2020-05-18    08'41''

主播: 琪琪🌟👆

267 2

介绍:
压题照片:王文英绘画作品 生活的艺术 王文英 很多年以前,还没有微信,有人会在QQ上偶尔聊聊天,有人时不时会写封E—mail联络联络感情,手机也没今天这么普遍,人和人的距离比1980年代近,比现在远一些,感觉刚刚好。 有一天,忙完公务,照例打开邮箱,查看邮件,事务之外,还有朋友们发来的和今天微信朋友圈一样,来回转的养生和鸡汤。在这些E—mail里,有一封,很特别。特别是因为E—mail后面的那个人,科学家,年事高,德高望重,却很生活;还因为甫一打开,给我的那种感觉。 舒缓优美的乐曲,美得不可思议的风景,一张一张像幻灯片缓缓地展开,文字像精灵,一个一个调皮地跳上画面,排列组合成了一句温暖的话:爱的感觉。 喝酒的时候,六分醉的微醺感是最舒服的。肌肉可以得到松弛,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可爱的,如果还继续喝,很可能隔天会头疼欲裂,全身不舒服,完全丧失了喝酒的乐趣。 吃饭的时候,七分饱的满足感是最舒服的。口中还留着食物的香味,再加上饭后甜点、水果,保持身材和身体健康绝对足够。如果还继续吃,很可能会肠胃不适、吃太饱想睡觉,完全丧失了吃饭的乐趣。 当爱一个人的时候,爱到八分绝对刚刚好。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只有七八分,剩下两三分用来爱自己。如果还继续爱得更多,很可能会给对方沉重的压力,让彼此喘不过气来,完全丧失了爱情的乐趣。 所以说,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吃饭不要超过七分饱,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 有的时候,人不是因为什么才有了感应,而是在对的时空、对的心境,遇到了对的人、对的事。就像今天,乱糟糟的忙碌之后,一个人,坐下来,喝口茶,静下心,耳中回旋着优美的旋律,眼里满是欢喜的景致,口中默念着舒服的文字,便成了人间的好时光。若是换个心境,换个时间,音乐、风景或许会变得寻常,鸡汤或许会变得不那么合胃口。 而此时,就不一样了。气定神闲,因这心境、这音乐;因这风景、这文字,思绪飘荡着,忽近忽远。 忽儿想起了老子的无为而为;忽儿又想到了一句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会儿又想起了林语堂的书《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很早就收在了书橱里。还是新书的时候,读过,很是为先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惊讶,怎么能这样的随心随性地找乐子、找享受,而那种乐子和享受的诗意生活,的确妙不可言,就是离自己远了些,远得像有很多光年。时间一久,竟就忘了,却在这样一个寻常的当口,又想了起来。 人不只是活着,还要活的有意思,有趣味。就像周作人在《雨天的书》里说的,在日常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但却愈精炼愈好。 这样偶然的片刻的优游就像是做菜用的胡椒粉、葱姜,还有蒜,没有可以,但有了绝对的有滋有味,不可割舍。所以,林语堂向西方人炫耀中国文人以淡泊闲适为上的生活态度,品茗、观山、玩水、看云、鉴石、行酒令、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这样怡情遣兴的生活方式,是把生活里的顼琐过成了诗意,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六分醉,七分饱,八分爱和先人诗意的生活异曲同工。凡事悠着点,不苛求圆满,生活里也就不那么的剑拔弩张,不那么的咬牙较量,即使转舵回旋,也有了余地。 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无月的深夜,窝在书房里对着电脑,想到了月,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事。 作者简介:王文英,字仪羲,号兰堂、双清山馆主人。书法家、画家、散文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于国家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