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诵读:琪琪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诵读:琪琪

2022-08-23    05'43''

主播: 琪琪🌟👆

71 0

介绍: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 文字来源:网络 中秋佳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大家对它的起源了解多少呢?目前流传比较广泛的主要有三种说法:即“秋报、祭月与纪念”,前两种说法是古代的礼制流传到后世演变为“中秋节”,而“纪念”的说法则在唐代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起源于“秋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活动又与时令节气密不可分。人们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什么季节种什么庄稼。有了节气的指示,备耕、播种、防灾、田间管理、秋收与储藏都变得有规律可遵循。因此,古人非常重视节气。八月十五正是庄稼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祭拜土地神,后来演变成中秋节。 起源于“祭月”:古代帝王有着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而祭祀的具体日期,一般春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的清晨和秋季的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国都镐京就设有月坛。当时的帝王常常身穿白衣,骑着白马前往月坛祭祀。月坛多建在西郊,明清两朝沿用古制,在西部建月坛。帝王亲临祭拜时,要奏乐、跳六佾舞,还要献上白色的玉璧、丝帛,用以象征月亮的光洁。后来不仅帝王拜月,达官贵人也纷纷效仿,再后来传到民间,历代沿袭,形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起源于“纪念”:唐明皇为纪念游览月宫的民间传说也曾广为流传。唐玄宗李隆基是位痴迷的道教徒,热衷于吞服丹药。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他邀请道士罗公远到皇宫赏月,在道士的蛊惑下,产生了想到月亮上一游的想法。于是就有罗道士将拐杖化作银桥到月宫一游的故事。相传唐明皇见到了广寒宫、桂树、玉兔、嫦娥,尤其那首《霓裳羽衣曲》更使他动情(明皇通言律),后来,唐明皇根据记忆将这个曲子整理出来传于后世。游月宫是唐明皇服用丹药,在罗道士蛊惑下产生的幻觉。他自以为真的游了月宫,故把八月十五日定为节日,后来就成了中秋节。 如今,每逢中秋节家人会相聚在一起,也有远在他乡的游子在线上与亲人共续血脉情深。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习俗各异,中秋节的叫法也不尽相同,比如,祭月节、月光诞、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玩月节、月亮节、月娘节等。既是节日,自然也少不了各种习俗活动,在这一天老百姓会拜月、吃月饼、观看节庆演出等。 又到一年中秋时,又是一年团圆日,今天,“晨韵荷声”平台祝朋友们: 中秋快乐,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