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前沿:KPI 与 OKR battle一下,你会为谁转身?

管理前沿:KPI 与 OKR battle一下,你会为谁转身?

2018-05-28    10'36''

主播: 虎投财经

98 3

介绍:
本期调料:OKR的前世今生 OKR 即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中文意思为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并跟踪员工工作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OKR最早由英特尔公司CEO格鲁夫发明,并因谷歌公司的应用推广而扬名。 格鲁夫认为,OKR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聚焦:OKR的宗旨是聚焦,需限定目标个数,OKR让大家把精力聚焦在少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2)敏捷:OKR的考核周期更短,通常是季度甚至是月度。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快速响应地外部环境变化,二是培育快速反馈的组织文化。 (3)员工自主:OKR目标设置应兼顾自上至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通过员工参与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提升积极性; (4)挑战:目标应具有挑战性:即使员工(或组织)竭尽全力,也只能有一半的成功机会。 Objective即目标:是对驱动组织朝期望方向前进的定性追求的一种简洁描述,目标主要回答:我们想做什么? 好的目标应该具备以下6个基本特点: 定性的、简洁的、鼓舞人心的、团队可控的、可达到的、有时限要求的。 KR-key result即关键成果:KR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KR回答的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的要求。 好的关键成果应具备以下6个基本特点: 量化的、具体的、有挑战的、自主制定的、基于时间进度的、上下左右对齐的。一般,每个Objective以2~4个KR为宜。 在全面展开工作时,OKR就存在于公司(顶级愿景)、团队(被继承并由团队生成,而不仅仅是个人目标的一部分)和个人层面(个人发展和个人贡献)上了。 大多数目标通常是由管理层定义的,但有些目标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为了增加团队的积极性。 公司发布的OKR演示文稿或包含问答的陈述、报告,可以确保在最终完成之前对依赖关系进行跨功能的对齐和协议。 在目标时期结束时,要特别注意对每个目标的每个关键结果进行评估。不同的人对有目标的期望是不同的。谷歌和Uber建议每个季度员工应该实现约70%的“OKR”,这是每个季度的关键业绩数据,而Zynga则希望员工每季度能实现2至3个“OKR”。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参与实施OKR的所有人员是否对于OKR有统一的认识?在没有达成共识前不要推行OKR,否则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偏差,最终的OKR实施也会出现偏差。推荐的方式是在开始前通过OKR宣讲的方式进行统一认识,在该宣讲会上需要明确回答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实施OKR,在哪个层面实施OKR以及实施OKR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