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微幸福——晚嫁的故事

晚间微幸福——晚嫁的故事

2016-11-05    13'51''

主播: 61718

322 2

介绍:
诗人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是爸爸的小情人,而我却觉得女儿是一颗星星。 从她出生那一刻,父母的天空就被点亮了。他们风里雨里守望着这颗星星,许着心愿,念着期盼。 然而有一天,星星却被风吹走了。 国庆节回家。 四点钟的农村齐齐笼罩在寂静的薄雾中。这天我被咚咚的鼓点声吵醒:大伯家姐姐出嫁了。 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去了大伯家。几位近亲在院子里忙前忙后,姐姐正在化妆,我溜达着到处看。 一个声音响起:“阿毛来啦?” 我一惊,大伯竟还躺在沙发睡觉:“天呐,外面都要忙死了,大伯你怎么还不起床?” 大伯翻了个身背过我:“没啥忙的,我有点儿困。” 我心里怪怪的,出去问伯母大伯是不是不是喝醉了。 伯母支支吾吾:“没喝醉,他……他看着你姐出嫁,心里……难受。 难受?在我印象中结婚是一件喜事呀,满堂的喜字红得都耀眼,人人脸上全都洋溢着笑容。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了,大伯竟然难受! 农村结婚有个习俗,临上婚车,母亲要端着碗亲手喂女儿几筷子面条。伯母穿着红裙子,手颤巍巍地拿着筷子,摄影师喊她慢一点拍照留念。结果伯母的眼泪哗啦啦流下来,姐姐眼圈也红了。 众人劝着新娘:别哭,别哭,又不是不回来,别花了妆。 我忽然记起来,最初他们反对这门亲事,原因很简单,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偏找了个外省的对象。而姐姐极力维护这份爱情,说虽然嫁得远,但保证每月寄两千块钱来。 我原以为只是养老的问题。可伯母眼泪出来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的闺女,以后却难相见,新郎那边当真是满堂彩,可这边却是人走茶凉。 心里怎么会舒服? 七点钟婚车出发,秧歌队跳了起来,锣鼓队响了起来。我们出去送,有人说路上小心,有人说早生贵子,有人说百年好合。 我在人群中回头看伯母,她一个人在车队的后面,眼角眉梢写满忧伤。我记起大话西游里的 “你看那个人,孤零零的,像条狗。” 或许天下母亲的心胸都很小,自己心爱的人儿远走了,满腹委屈,却也只能一步一步送着,祝福着。 婚车出了村庄,越走越远。我回去,大伯还在家里睡觉,任谁喊都不起床。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女儿出嫁,他竟像个小孩子一样任性却又无助,又像一座山,轰然倒塌。 我问伯母,你们不去参加姐姐的婚礼吗? 伯母有些生气:“去什么去!嫁那么远。” 她又说:“这些秧歌队锣鼓队全是你大伯操办的,他要把你姐风风光光嫁出去……” 秋风把门上的喜字吹得噼啪响,没有星星的秋天,一年更比一年凉。 记得席慕蓉的诗里有这么几句话:他们说,你已老去,坚硬如岩,并且极为冷酷。却没人知道,我仍是你最深处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带泪、并且不可碰触。 对啊,你是他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他怕你忙,不常打电话,他怕你愧疚,从不谈思念,他怕你惦记,假装坚强。而你却再也不愿不像小时候,把他当作山,日日依靠在他身边。 他们只是担心你受委屈,他们只是想你在婆家受委屈的时候,有一个可以放心依靠的人,他们只是想给你一个最牢靠的家,最温暖的床,和最无条件的爱。 他们只是想在年老的时候能常常看到你,想看你笑,想摸摸你头,想再疼疼你,像你小时候那样。 你可能不是合格的小棉袄,不是合格的小情人,但你是他们的星星,是他们大半生的信仰。 世事纷扰,人心善变。 姑娘,别做断了线的风筝,乡音未变,却没有惦念。 姑娘,当你到了该找对象的年纪,你爸爸妈妈,也许总会在心里祈祷。 “闺女,别嫁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