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到底让孩子学什么?

幼小衔接,到底让孩子学什么?

2018-06-09    10'36''

主播: 小蛙成长记亲子故事

142 3

介绍:
面临秋季上学日的临近,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们经常感慨孩子们即将面临的压力,我们希望孩子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但是面对现实的竞争压力,难免会常常焦虑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的能帮助到孩子。虽然一再申明幼儿园教育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然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愈演愈烈,近年来幼升小的竞争也白热化了,不少幼儿园教学呈现“小学化”趋势,各类幼小衔接培训班也越来越受热捧。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对于家长来说,谁又能坚定地表示“我家孩子就不上”? 因此,上与不上的呼声始终是支持与反对共存,支持幼小衔接的妈妈们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焦虑:"有的小学的入学考试会考10以内的计算呢,我的孩子还只会数数,幼儿园里教的又少,怎么办呢?""我的孩子识字不是很多,到小学后学语文会不会有困难?""现在牛娃这么多,竞争太激烈了,我身边的家长都给孩子报幼儿园各种辅导班,以后孩子上小学怎么搞?"所以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升小必要的准备是要有的,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如果周围的孩子都去学了,都会了,只有你不会,孩子的自信心会受挫。而另外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过早学习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大部分知识已经学过了,上小学后孩子容易走神,不利于孩子认真听讲习惯的养成。 那么,关于幼小衔接,我们必需从科学和经验两方面来分析是否适合自己家的宝贝,才能有效得利用上学前的最后一段时间来培养自家的“准小学生”。 1.幼小衔接是做什么用的?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人生的第一大转折始于读小学。不同于幼儿园的松散,随着孩子步入小学阶段,必须适应课堂教育,开始固定时间上课、家庭作业以及考试,知识吸收模式也必将从零散化过渡到系统化化的,家长对其期望值也逐渐提高。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育特征,儿童在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需要儿童调整身心以适应,解决好这个转变过程的问题,为孩子在未来新环境下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2.识字?小心揠苗助长 让我们焦虑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认字,有人认为识字量不够,进入小学后的语文学习会非常困难,数学应用题读题也一样,理解有障碍,这样学习成绩会拉低。也有专家呼吁过早识字会导致孩子思维固化,影响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 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对一对双胞胎T和C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胞胎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了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训练持续6周,期间T比C更早的显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 由此,他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儿童生理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所以当孩子能力足够,对学习又有兴趣时,要追上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否则花了大把时间,效果却不理想。一位老师的女儿1岁多识字数量达到2000个,3岁时老师认为女儿能力达到小学一年级水平,就让孩子上小学学习,等孩子上小学后,孩子肠胃动不动出现问题,后来才了解到在孩子能力还达不到时,就让她进行学习,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有时候会以肠胃不适的症状表现出来。 其实爸爸妈妈在大班开始就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带孩子认字,最常用的就是做游戏。比如孩子喜欢太阳系,就画太阳系里的每一颗行星,然后把名字写在旁边;孩子喜欢车子,就带孩子认识各种车子和车子的名字;读孩子喜欢的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认字就是附加值。 不要把识字当作一项任务,通过游戏,绘本,生活实践,多感官的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不知不觉识字,最重要的是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运用到识字当中,今天玩躲猫猫识字,明天玩画画主题类识字,后天带几个卡片到大自然里,让孩子做配对,只要你觉得好玩,孩子一定会被你的情绪影响喜欢认字。 3.如何把数学融入生活? 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就是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数学词汇交流慢慢培养起来的。如何把数学融入生活中,举例说明: 上下楼梯、坐电梯、吃水果的时候教孩子数数; 帮孩子纪录身高、体重,用厨房秤做甜品的时候,可以教孩子学会测量; 经常指着钟表给孩子讲每时每刻的时间; 让孩子看温度计,让他关注温度的变化; 用厨房秤来做游戏,测量孩子玩具的重量; 给孩子玩弹珠,让孩子一颗颗数,数完问他总数是多少,一段时间后,孩子就能把物体和数量一一对应起来。 大家看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呢?只要家长用心,其实在生活中也可以学会小学一年级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另外,在刚开始数数和做加减法时,一定要允许孩子扳手指,手指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计算器,应该让他们尽情的利用和发挥,当他们熟悉这个计算过程,自然就不再需要用手指了。 3.早期的学习需要陪伴,提升能力是关键 上面提到的识字和数学其实只是一种知识,而家长们更应该清晰得认识到,幼小衔接不是提前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而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孩子生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开发,小到学习用品的管理、记住老师的作业,再到书写的规范,提前介入都有助孩子更快融入小学生活,“此外,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更高需求,或者需要走民办小学的升学路,必然要过面试关,如果让孩子毫无准备参加面试,反而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学校老师建议,家长真正要做的,要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比如可以在家模拟课堂,40分钟内告诉小朋友,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家长先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集中注意力,让孩子提前了解和体验小学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这样进入学校后,孩子就能更快适应了。”如果家长没有时间,那么在幼小衔接班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了解、熟悉、模拟学校的新生活,让孩子感受小学与幼儿园在上课、活动、游戏、同伴相处等方面的不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做好心理建设,让孩子充满自信和向往的走进小学,那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所以,不管孩子上不上衔接班,家长都应重点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会遵守一定的规则。知识技能弱一些,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对事物理解能力的提升而有所改变;而习惯的培养可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恶补成功的,他是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培养次才能达到的……纠结中的爸爸妈妈,希望读了今天的文章能有所帮助。
上一期: 我们的身体大揭秘
下一期: 犟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