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小朋友们,马上就到端午节啦,“端午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可以说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啦,今天老师就来为小朋友们介绍一下关于端午节的有趣的故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我们的端午节,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浴兰节等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在战国时期,大诗人、大政治家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而且被楚王削职流放,后楚国灭亡,屈原内心痛苦,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这种饭团的形式就慢慢发展成现在我们所吃的粽子。 当然了,端午节吃粽子是古人顺应天时。端午是一年中最潮湿酷热的时节,而我们包粽子的各种叶子也都有神奇的功效,比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而粽子里包的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 一般来说,粽子的口味是北甜南咸。这可能是和粽子在南北方在食物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关系。南方人粽子可当主餐,荤馅当然是咸味为主。北方相反,粽子更多的是点心,对于主餐口重的北方人点心类的一定是偏甜的,同理可得,北方粽子多为素馅或者甜馅。 现在,网上有很多信息是关于韩国的“端午节”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的新闻,很多人认为韩国抢在中国之前注册了“端午节”,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韩国的端午活动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现在叫做“端午祭”,祭祀的祭,他们在这一天是从酿制神酒开始,民俗活动包括假面戏、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而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民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 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而且“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同一种文化遗产,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价值。比如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先后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中国申报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了批准。这也就是说,韩国的端午祭并不影响中国端午节申报文化遗产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