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竹里印象》崇州9镇

《崇州竹里印象》崇州9镇

2021-06-01    07'56''

主播: 炆瑄

259 0

介绍:
《崇州竹里印象》 文丨华强 (一) 在唐诗中,我读过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摩诘辋川中之别馆。那份孤独与幽静相伴,琴声与长啸相和,竹林与明月相照,总让人追忆往昔寂静岁月。在宋词中,我吟唱过陆游《太平时》佳句:“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那份曲径幽深,绿阴翡翠,鸟语蝉鸣,闲暇兰亭的惬意,总能带给人一份岁月静好,琴声悠悠之感。 (二) 久居都市,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喘息之间,暂别城市的喧闹繁华,回到故里崇州,沉浸唐诗宋词中的竹里,便心恋竹艺村,再次走进竹里馆。翠竹、绿树、田园、山水,那份宁静与祥和的感觉,幽然与天然的感慨,艺术与诗意的感悟,別致的太极卧倒的数字8式建筑设计风格,古朴与现代文创理念的融合,就像穿梭于远古与现代、自然与文化之间,构筑纯天然的竹生态、竹生活、竹空间、竹文化,仿佛与王维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似乎相识相知,与陆游竹里房栊一径深近乎相恋相爱。川西林盘民居植入竹韵之美,融入乡愁意境。 竹艺村 (三) 从小在崇州长大的我,因祖辈生活在近邻道明的白头镇,闲暇时特别乐于跑到道明镇去感受那山那水那村的宁静与竹编艺术的气息。道明镇源于《周易》“天道下济而光明”。位于道明镇的竹里,临近繁华成都仅几十公里之遥。它生在青山中,长在绿水边,依竹而居,傍水而栖,呈现“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户户编花篼。”以竹为器,以编为艺,竹编工艺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可不曾想到,今天的道明竹编,艺术亮点乡村,成为中国竹编非遗特色小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孕育一大批竹艺大师和新一代传人,俨然已成国际级竹编品牌。***总理亲自掏腰包购买道明竹编平安扣,赠送日本首相安倍夫妇共愿世界和平安宁。 (四) 这里还有西川宝镜白塔湖,三面环山,塔湖相映。这里有三径书院,可谈古论今,吟诗抒怀。这里有遵生小院,清欢安闲,舒适自在。这里有世外桃源般的花见,头顶蓝天白云,身后青山凉风,听着鸟鸣蝉声。若停留下来,烹水品茶,听风赏花,便能平添几分情趣。这里居有竹林,赏有丁知竹艺,观有百花万簇,食有腌肉和豆花。道明腌肉,崇州绝味,手磨豆花,清甜鲜嫩。今天的竹艺村竹里,可谓屋前修竹枝,林下点竹盏。眼观青山翠,卧听鸟语鸣。好一幅栩栩如生风景秀丽,遍赏田野烂漫,让我全身散发着竹艺的气息,情不自禁再吟王维《竹里馆》和陆游《太平时》,不觉酣畅淋漓,留恋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