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设计审美慕课MOOC】超级世界VR(万里长城)

【岭南设计审美慕课MOOC】超级世界VR(万里长城)

2017-11-22    75'20''

主播: 陈万里建筑设计

61 1

介绍:
光、时空、虚拟世界与人类智慧 —— 贝聿铭岭南建筑作品虚拟世界展览前言 —— 2017 年是贝聿铭先生 100 岁寿辰,这一年,贝老的作品以“回家”的形式 回到他的出生地广州多地巡回展出。这 100 年,在时间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在人 类历史上却是爆炸式文明跃迁的年代:人类在这 100 年时间取得的进步和文明智 慧的产物比以往时代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贝老先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高峰,他遍布世界的一座座建筑作品,是讲述人 类智慧无声的语言,也成为人类的艺术瑰宝与世长存。 贝老尤善用光,“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老名言。光从玻璃金字塔穿越历史 的尘埃照亮了古老的卢浮宫博物馆让其焕发时代生机,光穿过透明屋顶映照着苏 州博物馆的飞檐翘角,细致入微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带来穿越古今的心灵 震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同样的太阳光线在贝老的鬼斧神工中被演绎得精 微绝伦,如梦如幻,这些建筑超越了凝固的空间切割者本身,化为光的灵魂舞者, 变得婆娑灵动而生机勃勃。 光,是充斥宇宙中能为人类感知的射线,是一种既是波又是粒的量子态,是 宇宙传递信息的基本介质,是太阳核聚变反应供给整个星系的能量,是地球上所 有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象征未来与美好事物最贴切的隐喻。 百年前贝聿铭先生诞生的年代,面对当时科学家和哲学家激烈争论的热力学 第二定律的宇宙学推论:宇宙的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宇宙的熵达到最大 值、所有有效能量全数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温度达到热平衡、再也没有任何维 持运动和生命的能量存在的“热寂”状态,哲学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发出这 样悲观的感叹:“一切时代的结晶,一切信仰,一切灵感,一切人类天才的光华, 都注定要随太阳系的崩溃而毁灭。人类全部成就的神殿将不可避免地会被埋葬在 崩溃宇宙的废墟之中--所有这一切,几乎如此之肯定,任何否定它们的哲学都毫 无成功的希望。唯有相信这些事实真相,唯有在绝望面前不屈不挠,才能够安全 地筑起灵魂的未来寄托。”这个感叹似乎是对人类终极命运结局的无奈叹息。 数十年后,“宇宙大爆炸”理论广为人们所接受,在这个理论模型中,作为 宇宙物质的辐射和粒子达到热平衡所需的时间比宇宙膨胀所需的时间要长,辐射 和粒子之间就永远不可能达到热平衡,而宇宙的熵的增加是永无止境的,也完全 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人类似乎终于从百年梦魇中醒来,找到了更乐观的未来: 宇宙不但不会死,反而会从早期的“热寂”状态下生机勃勃地复苏! 尽管热力学意义上的宇宙“热寂”状态永远不会到来,但宇宙的命运却不会 因此而变得更加令人乐观。宇宙的结局完全取决于它的初始条件,宇宙的创生与 终结始终紧密相连。大爆炸理论发现了宇宙起源的真相,同时也预言了它遥远的 未来:宇宙要么永远膨胀下去,变成充满各种黑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等“宇宙熔 渣”,温度无限地趋近于绝对零度的“冷寂”状态;要么暴缩为一个引力占绝对 优势、所有的物质都将因挤压而不复存在、时空本身都被消灭的一个“时空奇点”。 无论宇宙最后出现哪一种状态,其结果对人类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一点都 不符合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人们心中隐约受到暗示:按照今天的推算,还有 无数恒星的核反应堆还会继续燃烧,我们拥有光的时日还长,人类一定有更好的 出路。 在贝老 100 岁的今天,VR 虚拟现实、AI 人工智能、CC 云计算云存储、IOT 万物互联、5G 高速互联网、QC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讯、纳米材料、星际移民…… 各类新的技术在科技加速回报定律影响下呈现叠加爆炸的态势——今天人类的 征程已经朝向宇宙星辰,更走向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二事焉,常在此心, 敬而畏之;与日俱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法——伊曼努尔·康德。”恐怕没 有一个时代能像今天的人类这样如此接近地实际演绎着康德终生思索的命题了。 用贝老的百年生涯来丈量时空,100 年是时间的段落,建筑是对空间的切割。 把时空无限拉长来看,人类作为物种的肉体似乎无法与宇宙的命运想抗衡,而人 类智慧的光辉却能超越时空。 人类总是在智慧的阶梯拾级而上。作为智慧载体的媒介,也随着人类发展的 场合不断升级跃迁:上古时期,语言最早成为人类文明代际传承的媒介,到后来 的结绳记事与石骨器物,到绘画与文字,到照相机,到动态音视频,到互联网综 合多媒体……而如今,人类已经到了用技术再造一个“世界”来作为文明终极媒 介的时代——与原子物理世界在原则上平等的比特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 类成为了“神”,可以任意造世、造物甚至“造人”,人类以往经验中的“不可 能”,在这个世界里都变成了可能,未来的人类通过“VR+IOT”甚至可以永远生 活在里面不用出来物理世界……对人类智慧最好的致敬,不仅仅是保存,而是让 智慧“永生”——让它“继续生长、变化、升华”。虚拟世界,为人类智慧的无 限延续提供了完全的技术手段。 如果作为物质的宇宙终将走向“冷寂”或“奇点”的终极,那人类何不在那 之前自己创造一个或无数个“智慧平行宇宙”以超越时空?大西洲虚拟世界,就 是在比特世界“造世”让人类“超越时空”的一种尝试,也为人类生活、创作、 学习、社交等等一切活动当然也包括具体的如艺术创作、展览、体验交流开辟了 一种全新的可能,让“光”照亮一个全新的世界。 贝聿铭先生生于岭南,曾作于岭南,作品立于岭南,又岂止岭南?作为人类 智慧的结晶,贝老的作品,应该超越博物馆空间的限制,超越展览时间的限制, 让更多未能到现场的人能“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观摩,甚至直接“走进”这些 作品,乃至“停留生活”在这些作品中,才能感受作品最大的魅力。 据道为心,其命惟新。道乃天人合一之道,心乃虔诚敬畏之心,命乃拳拳进 取之使命,新乃勇探人类未至之境的创新。本次“回家·贝聿铭岭南建筑作品展” 首次在物理世界的美术馆和虚拟世界的博物馆中同步展出,就是对“其命惟新” 的勇敢尝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地沉浸徜徉在贝老 作品展甚至置身于建筑作品本身里面从而感受作品的无限魅力。 本次贝老岭南建筑作品虚拟世界展时间仓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体现未能尽 善尽美,但姑且把它当成新生婴儿又何妨,将在众多人类探索者的照料下,这种 全新的形式必将长成俊美可人的骄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光,波粒二象性,宇宙的精灵,科技与艺术在这个时代不自觉地走向前所未有的 交融。仿佛若有光,巡光而去进入虚拟世界,其未必不是智慧的世外桃源也! 大西洲虚拟世界创始人:彭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