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的那些往事 李秀亲

四月初的那些往事 李秀亲

2021-04-02    13'28''

主播: 森林🎩🌇

250 3

介绍:
四月的春风春雨,带来四月的思念。又是一年清明节来临的日子,谨以此文纪念那难忘的岁月和亲情的温暖!祝在天堂的亲人们一切安好! ——题记 四月初的那些往事 李秀亲 阅读 1151 有关心情的散文   清明节来临的日子,谨以此文纪念那难忘的岁月和亲情的温暖!祝在天堂的亲人们一切安好! ——题记 四月初的那些往事 作者 李秀亲 四月,在即将到来的清明时节,来到了我们眼前。四月初,想来还是有许多留在记忆深处的不能忘怀的往事! 对四月初的记忆,最深刻的是久远年代的那些故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孩童的我们,在物质匮乏到吃白面都是奢侈品时,对四月初还是有着向往。因为这是春节过后,比较大的一个有着浓郁习俗的节气,记忆也比较深刻。进入四月,清明节前,缅怀先烈,祭奠亲人的活动已提前开始了。母亲会做一些好吃的,拿上点心,还有祭祀仪式用的一些物品,我们在父亲的带领下,兄弟姐妹七八口人朝着西门外走去。 麦苗已经返青了,麦子地里绿油油的。父亲拿上铁锹,数着麦陇数,然后用铁锹一扎说就是这里了。因为当时破四旧,好多的祖坟都给平掉了。每年只能用这个方式,找寻祖辈的安息之地!在这里寄托对爷爷奶奶的思念!因为父亲十多岁时双亲已经驾鹤西去,父亲的童年少年时代,也是一个没有爹娘的苦孩子。小小年纪的他,开始学徒打工,也才有了和母亲的相识。 祭拜祖先的日子,会在清明节前的四月初始。此时的晋南,比起龙城要色彩丰富许多。暖阳已经普照大地,除了一望无际的绿意葱茏的麦田,还有路旁的杨树已经长出了嫩枝绿叶。小伙伴们趁机撇上几枝嫩枝,摘掉上面的叶子,放在地上,用脚碾上几下,完整地将树皮和里面的茎干分离。从软软的树皮上截取一小段,用小刀将一头的外皮刮掉几厘米的距离,露出显绿的嫩皮,一个杨树枝皮做的口哨就大功告成了!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清明时节必玩的一个游戏。伙伴们还会比一比谁做的口哨吹得更响。 这时院子里的椿树也已经发芽长出了嫩叶子。每年都会钩好多的嫩芽嫩叶,用来作为这个时候独有的蔬菜来吃。因为地里的菜才刚刚种下,除了菠菜韭菜小葱,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把椿树芽用开水煮熟后,放在大一点的矮缸里,连着用水浸泡几天,每天都会换一次水。几天后就可以凉拌着吃了。放上切 的碎一些的小葱,滴上几滴小磨香油,再淋上几点自己家酿的醋,也是有不错的口感。 院子里紧靠枣树的西边,还种有一棵香椿树。它的春芽更是被父亲青睐。父亲的厨艺很好,香椿炒鸡蛋,第一次也是父亲做出的美味。这些菜和时令有关,加之当时运输业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什么时候吃什么菜,现在想来竟然有了念想。 春天,正是适合菠菜韭菜成长的时节,首先进入了大众的餐桌。母亲在韭菜飘香的春季,常常会蒸一笼笼圆圆的包子,带着浓郁的韭菜香气,还有与鸡蛋的最佳搭配,隔三差五地就会让我们品上一次。母亲喜欢做包子饺子,她包出的包子不仅味道鲜美,外表看起来也很周整。每次一蒸,就是三大笼屉包子,出锅后,还会喊在同村的姐姐姐夫外甥们来吃。父亲离休后,已经是责任田包产到户了。本来全家有机会转成市民,因为母亲的坚持,怕粮食不够吃,还是坚守在农村大地。父亲微薄的工资,成为我小时候家里买粮食的主要来源。 在菜园子里,庄稼地里,父亲也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菠菜长得又高又嫩,韭菜、小葱也长势喜人。记得有一次,父亲告诉家里人,菠菜长得很好,谁想拿到集市上卖都可以去地里亲自割。哥哥姐姐们面面相觑,可能还没有去集市卖菜的体验吧。后来的后来,大姐因为县城的单位破产,也成为下岗工人的一员。她在中学承包的菜园子,除了供给食堂,还有一些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三姐也会在农闲时,骑上自行车去转村子卖菜,还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对三姐的吃苦耐劳和大姐的坚韧品质,也多了一些了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韭菜飘香时,又是椿芽已长出,杨树哨子也已吹响。童年的记忆香飘已远,亲情似乎还在眼前。 父母亲远去已经几十年了,看见同龄人谈起自己九十多岁的父母,我也会想起,我的父母如果健在,也是这个年纪。一丝羡慕也会涌上心头,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会在脑海浮现,会在梦里重逢。 又是一年四月至,情思再一次在心头涌起!内心深处,又多了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 愿在天堂的父母及亲人们,一切安好! 写于2019年4月1日   四月的春风春雨,带来四月的思念。又是一年清明节即将来临的日子,谨以此文纪念那难忘的岁月和亲情的温暖!祝在天堂的亲人们一切安好! ——题记 四月初的那些往事 作者 /朗读 李秀亲 四月,在即将到来的清明时节,来到了我们眼前。四月初,想来还是有许多留在记忆深处的不能忘怀的往事! 对四月初的记忆,最深刻的是久远年代的那些故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孩童的我们,在物质匮乏到吃白面都是奢侈品时,对四月初还是有着向往。因为这是春节过后,比较大的一个有着浓郁习俗的节气,记忆也比较深刻。进入四月,清明节前,缅怀先烈,祭奠亲人的活动已提前开始了。母亲会做一些好吃的,拿上点心,还有祭祀仪式用的一些物品,我们在父亲的带领下,兄弟姐妹七八口人朝着西门外走去。 麦苗已经返青了,麦子地里绿油油的。父亲拿上铁锹,数着麦陇数,然后用铁锹一扎说就是这里了。因为当时破四旧,好多的祖坟都给平掉了。每年只能用这个方式,找寻祖辈的安息之地!在这里寄托对爷爷奶奶的思念!因为父亲十多岁时双亲已经驾鹤西去,父亲的童年少年时代,也是一个没有爹娘的苦孩子。小小年纪的他,开始学徒打工,也才有了和母亲的相识。 祭拜祖先的日子,会在清明节前的四月初始。此时的晋南,比起龙城要色彩丰富许多。暖阳已经普照大地,除了一望无际的绿意葱茏的麦田,还有路旁的杨树已经长出了嫩枝绿叶。小伙伴们趁机撇上几枝嫩枝,摘掉上面的叶子,放在地上,用脚碾上几下,完整地将树皮和里面的茎干分离。从软软的树皮上截取一小段,用小刀将一头的外皮刮掉几厘米的距离,露出显绿的嫩皮,一个杨树枝皮做的口哨就大功告成了!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清明时节必玩的一个游戏。伙伴们还会比一比谁做的口哨吹得更响。 这时院子里的椿树也已经发芽长出了嫩叶子。每年都会钩好多的嫩芽嫩叶,用来作为这个时候独有的蔬菜来吃。因为地里的菜才刚刚种下,除了菠菜韭菜小葱,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把椿树芽用开水煮熟后,放在大一点的矮缸里,连着用水浸泡几天,每天都会换一次水。几天后就可以凉拌着吃了。放上切 的碎一些的小葱,滴上几滴小磨香油,再淋上一些自己家酿的醋,也是有不错的口感。 院子里紧靠枣树的西边,还种有一棵香椿树。它的春芽更是被父亲青睐。父亲的厨艺很好,香椿炒鸡蛋,第一次也是父亲做出的美味。这些菜和时令有关,加之当时运输业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什么时候吃什么菜,现在想来竟然有了念想。 春天,正是适合菠菜韭菜成长的时节,首先进入了大众的餐桌。母亲在韭菜飘香的春季,常常会蒸一笼笼圆圆的包子,带着浓郁的韭菜香气,还有与鸡蛋的最佳搭配,隔三差五地就会让我们品上一次。母亲喜欢做包子饺子,她包出的包子不仅味道鲜美,外表看起来也很周整。每次一蒸,就是三大笼屉包子,出锅后,还会喊在同村的姐姐姐夫外甥们来吃。父亲离休后,已经是责任田包产到户了。本来全家有机会转成市民,因为母亲的坚持,怕粮食不够吃,还是坚守在农村大地。父亲微薄的工资,成为我小时候家里买粮食的主要来源。 在菜园子里,庄稼地里,父亲也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菠菜长得又高又嫩,韭菜、小葱也长势喜人。记得有一次,父亲告诉家里人,菠菜长得很好,谁想拿到集市上卖都可以去地里亲自割。哥哥姐姐们面面相觑,可能还没有去集市卖菜的体验吧。后来的后来,大姐因为县城的单位破产,也成为下岗工人的一员。她在中学承包的菜园子,除了供给食堂,还有一些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三姐也会在农闲时,骑上自行车去转村子卖菜,还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对三姐的吃苦耐劳和大姐的坚韧品质,也多了一些了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韭菜飘香时,又是椿芽已长出,杨树哨子也已吹响。童年的记忆香飘已远,亲情似乎还在眼前。 父母亲远去已经几十年了,看见同龄人谈起自己九十多岁的父母,我也会想起,我的父母如果健在,也是这个年纪。一丝羡慕也会涌上心头,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会在脑海浮现,会在梦里重逢。 又是一年四月至,情思再一次在心头涌起!内心深处,又多了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 愿在天堂的父母及亲人们,一切安好! 写于2019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