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荷古意 拜日

听荷古意 拜日

2015-04-15    07'36''

主播: 听荷喵喵

392 5

介绍:
夸父逐日—拜日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丢弃了他的手杖,变化成为了桃林。[2] 是人心来想象神话,而神话又来充盈人心。若无神话,则无历史,无联想,无信仰。每个文化的源头都有相对应的神话系统,五千年的中国神话就是起源于《山海经》了。 《山海经》一书的书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山海经》里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充满想神话色彩的内容: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在我们世代相传的华夏血液里,若无精卫填海,就不会知道何为坚持;若无大禹治水,就不会知道何为是敬业;若无女娲补天,就不会知道何为奉献;若无夸父逐日,就不知道何为是梦想。这些融化在血液中的德行在我们孩提的时候老人就会一遍遍讲给我们听,因为他们的童年也听过同样的故事,来自古老《山海经》中的神奇故事就是这样在千年中延绵不断的口口相传。传承的不是故事,而是品行。 关于夸父逐日,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和评说。陶渊明在〈讀山海经〉之九写道: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後。 这是祖先对于太阳崇拜与追逐的记载。历史上夸父是否有无其人已经不重要,因为夸父身上寄托的是祖先对于太阳、对于光明、对于光热不朽的追求。 相对于中国神话文明,印度同样有着富有特色的神话体系,有关于太阳的记载同样精彩绝伦:印度有三相神,梵天主管“创造”、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Viṣṇu即是“维护”之神。毗湿奴就是太阳神苏里耶的儿子,他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 若无太阳,则无世界。 在瑜伽中,对太阳的憧憬和崇敬可以用肢体来展现的:拜日式 在今天的瑜伽课堂上,瑜伽种类很多,拜日式也有很多种。其实不管是常见的哈达瑜伽、流瑜伽、传统瑜伽、舞韵瑜伽、阿斯汤加、阿奴萨拉等,都是源于哈达瑜伽一支。瑜伽是有发展性和包容性的,瑜伽依随人心、依随需要,几千年来一直在改变和完善。 无论是哪种拜日之中,都会有大拜式。这是拜日体式的连接,也是心沉向大地的开始。这个体式做起来简单极了,然而在你的头触碰到大地之时,请去感受,你的心已经放到最低,去感受自身是宇宙洪荒的尘埃,生命弹指,我们需要虔诚、坦荡的感受当下的一切。 《山海经》中百折不挠追逐太阳的夸父,印度神话中太阳神。万物从内心发出的对太阳的憧憬、崇敬、对于太阳光热的向往和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这种情愫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主宰着万物之生。今日的瑜伽拜日,千万年来也被我们的祖先同样用肢体,用虔诚深刻的表达。历史可以变迁、人心可以改变、沧海桑田几千万年,永远不会变的,就是那一轮天边的太阳,就是向阳生的延绵不断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