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读,我们更是在读自己

我们阅读,我们更是在读自己

2016-04-23    10'48''

主播: 一个换不出去的故事

300 10

介绍:
主播:小芈 微信公众号:OneOne_story 微博:毫不拖延的米兔咪耶夫斯基 ​在阅读结束之后,我们读过的这些文字并不必然成为你们生命的一部分——不过,即便能够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也没有什么不好,比较起爱情和梦想,总是文字里所包含的绝对的意味更加可靠一点——但是,它们可以成为你记忆中闪烁过的一点色彩。 而人,是靠记忆中的这点色彩活着的。为了这点色彩,我们才能够有所希望。才能在怎么也学不会弹奏的肖邦的圆舞曲中,不产生投身大海的愿望——因为那样的命运,已经由小说世界里的某个人物代我们完成了。我们总没有理由去重复另一个世界里的命运。 同样,我们在阅读这些当代经典作品时,也许没有顾影自怜的感觉。很难想象,我们会把自己想象成萨特笔下的罗冈丹,加缪笔下的默尔索,甚或是杜拉斯笔下那个十五岁半的少女。但是,我们却随着这些人物,有了一种再次活过的体验。好像是在梦境里,又好像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当我们坠入这样的梦境时,我们不会不感到心醉神迷,心醉神迷是一种忘记属于自己的忧伤和快乐的状态。这样的作品向我们开启的,是一个完全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完全由你所不能预知的各种关系构成。 我想借用《阿涅斯的最后一个下午》中的一段话,来说明作为一个聪明的读者,我们怎样才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乐趣:真正的读者(倘若还存在的话)一直都应该是《堂吉诃德》序言所指的那种“悠闲的读者”,是抛弃了日常事务和目的性的读者,中断自己的行程,因为眼下见到的美“阻挡着‘他’离开“,将自身,将所有事先所想的、所计划的都搁置在一边。打开一本书,任由自己被一本书”包围“,或者置身于被”阅读“的状态。甚至,如果可能的的话,远离我们的身份。如果没有这份抛弃,没有这份最初的漫不经心,就不会有阅读,不会有任何发现和景气,而仅仅是对我们已经知道的、我们所欲求的和我们已经经历的一切的重复。 最好的读者和最伟大的情人一样,是能够深陷在小说世界,”自我放弃“的人。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社会的、政治的、情感的界定。任由自己被蛊惑,被那迷梦一般的情景”魇住“。放弃自己的前提是绝对的爱,应该是并不期望对方给予过多物质性回报的爱:而在这样的一种爱中,我想,我们所期待的决不会是答案和结局。只有放下我们先前所有的一切对我们的价值观所作出的种种规定,放下要学习到一点什么的目的性,才能够听凭自己在文字的世界里漂浮和辗转。 就好像在那部《我不曾这样爱过》的电影里所说的那样,灯光灭掉的时候,时间会停下它的脚步,规矩、准则将不再存在,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做我们想做的人,我们是自由的。然而,灯光一旦开启,时间又将继续它的行程。文学应当是和任何其他艺术一样,成为把你们联系到想象世界和梦的世界里的细线,让你在一个暂时被搁置了时间和空间的世界里,经历别样的生活,让你能够暂时地”关闭灯光“,让时间停下它的脚步。 文学的价值在我们看来就在于此。你当然可以不选择它作为支撑你生命的细线,但是这些作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们用文字的方式,使自己的一部分存在有别于向死亡慢慢走去的麻木过程,他们为我们建造了别样的风景,是他们使我们的存在有了丰富的可能性,让我们在死感威胁下,也能够展开如花的笑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