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百姓点亮希望之光

卫生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百姓点亮希望之光

2016-06-27    09'52''

主播: FM786316

86 0

介绍:
主持人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贫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省卫计委的调查显示,全省建档立卡的417万贫困人口中,有8万多人患重大疾病,所患疾病达400多种。使得9万多个家庭、40万6千多人口成为贫困户。因此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成为我省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 主持人乙:临夏州康乐县是我省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人口占了近12%。康乐县拓宽精准扶贫路径,在实施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三大措施的基础上,为大病患者上门办理慢性病门诊报销卡,进行病康复管理治疗,为贫困百姓系上三道保险带,唤起他们脱贫奔向小康的决心,在全国全省创出了卫生精准扶贫新模式新路子,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及省委书记王三运的肯定表扬。今天的《今日观察》请听:《卫生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百姓点亮希望之光》 采写记者蔡华琳、马明礼 (录音 :卫生精准扶贫新模式 时长:8分 26秒) 今年55岁的朱红吉是康乐县苏集镇苏集村二社的农民,以前他有泥瓦匠的手艺,加上种地养殖,家庭经济收入稳定。他的三个女儿都陆续考上了大学,日子过得很舒心。人有旦夕祸福,后来朱红吉研究生毕业二女儿出了车祸,他积郁成疾,从2013年开始得了心脏病,2015年又不幸查出罹患直肠、结肠癌。疾病不仅使朱红吉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因病成为贫困户。2015年他在兰大二院住院治疗8次,住院总费用29万多元,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共计为他报销25万6千多元实际补偿比例87.6%。朱红吉出院回家后,康乐县新农合中心的工作人员很快上门为他办理了慢性病就诊卡,将他纳入慢病管理,他在当地公立医院门诊看病,费用也按照70%的标准给予补偿。乡村卫生院的医生还定期上门了解病情谈心,“面对面”帮扶,使他曾经冰冷的心涌起一股股暖流。(录音)以前日子过的好着呢,一天做瓦工活,收入二百多。去年一场病,花了将近30万,一夜之间成了贫困户了。国家的好政策,报销了20多万。现在有这慢病卡,在医院门诊看病可以一下子报销了,一年可以报销一万多元钱。好的很。 康乐县康丰镇段家坪村回族村民田仲华过去生活很充裕,自从6年前得了肝硬化,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一下子掉到了贫困线上。他先后在兰州大医院四次住院花费6万元新农合报销了4万多元。去年在他在康乐县人民医院门诊看病32次,花费8千元,慢性病门诊为他保销了6千元。(录音)病之前我能劳动,把自己养活下了。得病以后不能挣钱了,贫穷了。现在政府太看得起我们这些人,有病就治,给我们能报销。共产党的 政策太好地很。就有信心了。 康乐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9万户7.65万人, 其中因病致贫的人口占将近12%。康乐县经过认真入户调查,摸清了贫困户得病的主要原因包括:50岁以上即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返乡后,积劳成疾;部分农村中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长期从事田间重体力劳动,劳累成疾;由于部分村社水、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群众生活水平较低,人体摄入营养不良等造成慢性疾病;康乐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受气候、水质等因素影响造成风湿性关节炎、大脖子病等慢性疾病;部分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患病群众虽经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反反复复形成慢病;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主动体检意识淡薄,加之经济水平有限,对一些小痛小疾治疗不及时,久拖成病。康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桑国林:(录音)因为康乐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县,群众患病率也比较高一点,尤其是慢性病这一块,群众 患病率比较高。从2012年省上出台了慢性病纳入新农合的保销政策以来,我们及时拿出慢病管理的办法和实施方案。首先从宣传上,群众补偿资金的到位上监管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康乐县全面贯彻落实我省 “1+17”卫生计生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方式报销和救助为基础,切实解决患有慢性病贫困群众“经常看病,无处报销”的难题。特别是从2015年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患者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从今年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针对因慢性病致贫的困难群众,积极宣传慢病卡办理优惠政策,对患有符合规定的4类33种疾病的贫困群众及时上门办理新农合特殊慢性病门诊就诊卡;对三、四类慢性病患者持慢病就诊卡到本县的县、乡公立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发生的费用在年度封顶线3000元、1000元的范围内,按照所发生费用的70%的标准予以补偿;一、二类特殊慢性病患者在县外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发生的费用到本乡(镇)卫生院按照相关政策申请报销。 康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桑国林:(录音)我们县牵扯到24万群众,我们始终考虑到一个理念,就是严格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灵活一点,尽量考虑到群众的受益。— 达到慢性病的办卡条件,我们设计了新农合慢性病人就诊卡,有这种病的人通过鉴定达到条件,我们把卡发给,患了慢病卡上确定的这种病,县乡,州省医院看病以后给群众按照政策的70%全部报销。在县内一站式服务,群众就诊以后药一抓,根据发票医院就报了。在省内州省级医院看病以后,各乡镇的卫生院第一站先受理,一个月之内通过县农合报账,给群众兑现。 康乐县还对全县因病致贫的6653户8930人,逐户建立了医疗档案和卫生扶贫联系卡,做到一村一册,即康乐县精准扶贫因病致贫家庭卫生帮扶花名册,一户一卡,即康乐县精准扶贫—卫生扶贫帮扶联系卡。同时针对慢性疾病人口,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县上专门组织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建立了村级卫生扶贫帮扶工作队,工作队由乡镇卫生计生办干部、卫生院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与因病致贫家庭、重点是因慢性病致贫家庭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全县共建立医疗帮扶工作队152个,实现行政村医疗帮扶工作队全覆盖。定期入户了解患者病情,做好相应记录,以便及时对患者采取帮助和治疗措施。在入户过程中注重对患病家庭进行心理疏导和生产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引导贫困群众逐渐树立起自力更生的信心和脱贫致富的决心。康乐县苏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朱永同:康乐县苏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朱永同:(录音)卫生扶贫对贫困户来说,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实惠的政策。直接把费用减免了,受益了。没有卡的时候,所有病人的费用都是自己承担的,慢病卡办上以后,根据不同的病种,报销的比例不同。现在精准扶贫户 只要到公立医院看病的话,费用都可以按照比例保销。对贫困包百姓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住院的报过,门诊再报。群众的负担就减轻了。 康乐县下一步将在制定落实有效服务措施、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确保所有因病致贫特别是慢性病贫困人口都能应治尽治、早日脱贫致富。康县县委书记吴国俊表示:(录音)政策要及时地落实好,让老百姓受益。国家有个慢性病,我们及时跟进,通过精准扶贫的入户调查,尽快落实,见到了效果。因病致贫的是可以得到解决。我们把生病大的钱解决了,正常小的花钱的问题,康复期这样的也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