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特派员升级版

打造科技特派员升级版

2016-08-15    10'08''

主播: FM786316

251 16

介绍:
主持人甲: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围绕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和“双联”行动,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开展创新创业,将科技服务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将现代科技要素植入生产一线,生产、技术与市场有机链接,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互推动,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主持人乙:全省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了科技特派员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多样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元化。今天的《今日观察》请听专稿:《打造科技特派员升级版》,采访记者魏晓林。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推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制度。结合省委“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的部署,我省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坚持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紧紧围绕当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建立科技书屋、举办“科技夜校”、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发放科技资料、组织群众观看科技光盘等形式,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 、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用工业化模式组装各类生产要素,把科技人员与农民、生产与供应、城市与乡村整合起来,通过帮扶、创办和领办龙头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拉长了产业链条。渭源县畜牧局科技特派员张卫东帮助驻点单位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建起了种羊繁育合作社,发挥科技优势为农户搭建产业平台,合作社示范、管理、销售,农户从事具体生产,采取保本分红、反租倒包的新模式,扩大了养殖规模,助推精准扶贫,实现农企双赢的目标。“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我们做过生产的解脱出来,去搞管理、经营,然后再做好多的示范性的基地,这样的话不光是养殖业、种植业,其他行业都能做成。我们做成示范出来的话,把生产的权利、生产的效益就能归结到千家万户,这样的话我们合作社的规模才能实质性地扩大。” 通过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动,农业科技实现了由点带面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一种新型的面向市场的社会化的农村科技服务推广模式,也成为我省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既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打造了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科技人员也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定西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的罗有中,在当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中找到了更加广阔的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边学边用,一出来就用,这样的话就把它的品质提高、产量提高,让老百姓把这个生产出来种薯种上,它的商品性状肯定好,老百姓收入高,咱们精准扶贫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科技特派员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一个方面还搞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技术以后入户,再一家一户再指导老百姓,这样就形成了技术全覆盖,这也是一种模式创新,对促进贫困地区发展,老百姓收入的增加方面帮助比较大,这几年过来以后,感觉老百姓对我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通过不断地研发新技术,群众也在不断用的时候,感觉到自己还是很充实的。” 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引导农民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生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涌现出一批科技特派员先进典型。兰州市科技特派员张勤集成新品种栽培技术,将自主研发的新品种高效、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有效的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哈密瓜类甜瓜新品种甘蜜宝、白兰瓜类甜瓜新品种银冠和黄河蜜类甜瓜新品种金冠在甘肃、内蒙、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区累计推广100多万亩,亩增收800多元,为万余户瓜农累计新增经济效益8个多亿,为提升我国厚皮甜瓜产业水平及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渭源县路园镇峪岭村特派团组长黄云波积极响应县上提出的发展蔬菜产业新思路,自筹资金租用耕地15亩,引进双膜钢拱架塑料大棚搭建新技术,搭建大棚10座,按无公害要求引进种植乳瓜、系列水果西红柿等新品种,示范带动产区120户蔬菜种植大户开展无公害生产,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被派驻到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甘肃田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杜宏辉深有感触地说:“还行,比坐到办公室里强!我一来到这就在他们企业做原原种生产,做大棚,本身我是农大毕业学的这个,再一个可以为企业带点效益,虽然效益不大,感觉在这儿干得比较实在,能实实在在做点东西,自己还是挺满意的,现在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提高产量、质量。”目前,包括杜宏辉在内的3名科技特派员,已标注田地公司在会川、五竹、北寨等多个乡镇建成稳定的原种生产基地5000亩、良种繁育基地2500亩,带动当地2500多户每户增收5000多元。据了解,像杜宏辉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全省共有12054人,创办或领办企业282个,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603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847项,实现年利润5.3亿元,推广新技术1788项,引进新品种3894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培训机构357个,多渠道、深层次培训群众46394万人(次)以上,发放科普资料205万份,服务农民132万户。 作为首批科技特派员试点省份之一,我省还把科技特派员进驻的村、乡镇和企业建成农科教结合的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将一批涉农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作为法人科技特派员整建制的推向农业生产第一线,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共同体,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定西市科技局局长高占彪:“这个制度应该坚持下去,以后还要进行拓展,把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科技特派员管理,另外根据需求合理有序地进行流动。定西市出台了全省第一个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办法,对它的下一步规范化管理起到一个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调动和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要求,科技特派员制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新时期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方式,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科技特派员“升级版”示范,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定西市科技局局长高占彪:“服务的范围和服务领域要进行拓展,科技特派员的队伍要不断扩大,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不断提升。要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鼓励发展电商,让科技人员在创业创新当中成为法人科技特派员,或者至少是能创办实体,或者是联合办实体、办科技型企业;另外,管理上也要提升,要制定出台激励约束机制。” 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甘肃省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创新创业行动专项”,进一步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创新创业和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在58个贫困县围绕加快培育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村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开展科技特派员扶贫工作,用科技扶贫的“组合拳”和“整体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到基层创业、服务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和造就一批留的住、不脱产的农民技术员,使其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