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箜篌引》                              (文)一蓑烟雨                   周武王灭掉商朝的商纣王受以后,将商纣王受的叔父箕子封于朝鲜,《易经》里有“箕子之明夷”的话,这里的之如作去或到讲,那么就是说,箕子去了明夷,朝鲜这地方在那个时侯也许就叫明夷。朝鲜这个词到明朝朱元璋才有的,意思是朝日鲜明,是明朝属国。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而朝鲜在东面。        箕子在《论语》中被孔子称作“商代三仁”之一,他进谏商纣王无果,佯装疯子得以保全了性命,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赦免箕子并封于朝鲜。      在《尚书大传》中有:武王胜殷,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箕子是商代的王族,对商代的灭亡很痛惜,游商代故地时,见麦子熟了,作《麦秀之歌》,表达心中对故国的怀念。他去朝鲜也是不忍被周武王统治。     汉代时朝鲜分四个郡,向汉朝朝贡,其中有个乐浪郡,一个叫霍里子高的人,在津口摆渡为生,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喝得疯疯颠颠,提着葫芦向津口走来,一直走向湍急的河中,他的妻子在后面紧紧追随,看见丈夫被水卷走,泪流满面,拿起箜篌,弹唱道: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河。           意为,让你不要渡河,你却偏要渡河,现在掉进河里被卷走了,我拿你怎么办呢。        她恸哭不止,悲意哀婉,唱完也走向了河中,被河水卷走。        霍里子高回家以后,将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听后感动其悲怆,依音弹唱,听者无不落泪,这个曲子就叫《箜篌引》。    这个故事被崔豹写进了《古今注》里,《乐府·相和歌辞》里收了这首《箜篌引》,也叫《公无渡河》。    韩国人认为,这是朝鲜半岛保存的最早诗歌。    后来很多人以《箜篌引》为题作了诗。             (2018年9月24日子夜)
上一期: 你眼中的笑
下一期: 我的远方